0人評分過此書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3178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依戀形式」堪稱第二基因,從根本影響我們的人格、情感與人際關係。

  為什麼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
  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責怪別人?
  為什麼對拒絕和傷害特別敏感?
  為什麼工作和戀情總是無法長久?
  為什麼人際關係這麼困難?

  ◆《母親這種病》作者岡田尊司分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認識造成心靈陰影、負面思考的「第二基因」、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從此,不再讓依戀控制你的幸福

  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依戀障礙則是現代人精神問題、親密關係失敗的根源。依戀形式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兩種,而不安全的依戀形式,可再細分為「焦慮型」、「逃避型」與「混亂型」三種,孩童的發展障礙、成年後的焦慮、疏離、不安與控制欲往往來自不安全的依戀形式。

  ‧從小遭到父母否定,卻總是乖巧順從?
  ‧無法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容易陷入情網?
  ‧常常衝動爆發負面情感或傷人言語?
  ‧不易維持信任與情感,工作和戀情很難穩定?
  ‧對伴侶要求嚴格,控制欲驚人?
  ‧喜歡黏膩的依賴關係?
  ‧習慣在人群中扮演小丑?

  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以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歐巴馬、賈伯斯等名人的具體案例,探索每個人的依戀形式與深層心傷,分析親子關係帶給孩子的影響,以及長大成人後如何化為一生的人格特質。

  讀完本書,瞭解自己或家人、伴侶、朋友、同事的依戀形式與行為特質,進而學習理解和陪伴,邁向修復與和解的第一步。

本書特色:

  ‧岡田尊司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後,關注每個人心中渴望被愛的孩子,直指不安與焦慮、無法專注或冷漠無情的癥結,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書中附有「成人依戀訪談表」與「依戀形式診斷測驗」,解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以文學、政界及影視名人的真實案例,剖析依戀形式如何帶給孩童長達一生的影響

  ‧不只點出問題,更詳細敘述陪伴與和解的方法,擺脫不安與焦慮,進而邁向幸福

名人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教師)
  番紅花(親子作家)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真情推薦
  • 封面
  • 前言 真正的問題不是「發展」而是「依戀」
  • 第一章 依戀障礙與依戀形式
  • 第二章 產生依戀障礙的原因與背景
  • 第三章 依戀障礙的特性與病理
  • 第四章 分辨依戀形式
  • 第五章 依戀形式與人際關係、工作、情感
    • 1 安全型依戀
    • 2 逃避型依戀
    • 3 焦慮型依戀
    • 4 恐懼‧逃避型依戀
  • 第六章 克服依戀障礙
    • 1 為什麼傳統治療沒有效果?
    • 2 如何克服依戀障礙?
  • 結語 輕視依戀的理性主義之破綻
  • 依戀形式診斷測驗
  • 主要參考文獻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