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容簡介表達是行動、創造及生命力的基礎人與人互動時,一定要經常談到感受的層面。當你有情緒,就要跟著情緒的流,由情緒來帶動,才能說出彼此內在真實的感受,達到大和解。 有些感受說出來也許會讓人不舒服,但請記得,表達感受一定要說到底,讓它繼續流動,讓情緒走完,不要害怕衝撞,因為到最後一定會把真心話說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我們內心的情緒經常都沒有完整地表達,其實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是不傷人的,所有的情緒表達到最後都是愛,是能量的交流。 如果恐懼自己的情緒,會比表達那些情緒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誤解了情緒背後表達愛的目的。這些情緒如果不能表達、無法釋放,累積了巨大的能量,就會自我攻擊,導致免疫系統異常,產生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等。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妥善處理這些能量,因為情緒能量的表達及釋放,是行動、創造及生命力的基礎,也是人與人之間自然溝通和交流的必要管道。
- 關於賽斯文化
-
第71講
-
71-1
-
不論是夢境或疾病,只有當事人最清楚其意義
-
夢境是內在的眾神從能量層面幫忙治癒身體
-
-
71-2
-
生命轉換時,要調整信念系統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
做了什麼事才得到某個頭銜,而非得到某個頭銜才去做什麼事
-
-
71-3
-
解決了內在問題,疾病治癒後才不會復發
-
運用與生俱來的創造能量,讓身心快速恢復平衡
-
-
71-4
-
攻擊性是一種生命的表達,一旦受到壓抑,會導致身心疾病
-
-
71-5
-
有時候沒有專業治療反而比有專業治療更能解決精神狀況的問題
-
引起身體疾病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實相本質的信念
-
愈依賴外在的治療方法,就愈不信賴自己天生的自我療癒能力
-
-
-
第72講
-
72-1
-
精神病患的信念系統不同於一般人,導致行為異於常人
-
很多妄想症的人是在現實生活受挫,用妄想取代現實
-
人要適應現實,也要改變現實,才能落實心中的理想
-
-
72-2
-
精神分裂是一個人的主人格和次人格彼此矛盾不相容
-
任何疾病和事件的背後,都有一個次人格在發動這個現象
-
-
72-3
-
精神病患在內心深處有能力讓自己好起來
-
疾病只是臨時演員,了解這一點就可以把他打發走
-
-
72-4
-
肉體疾病一定要從心裡的痛苦去化解,透過肉體疼痛學習自我面對
-
-
72-5
-
我們遭遇的內在問題永遠是建設性的,可以導向更大成就的挑戰
-
一個人對年齡的信念將影響身體和它所有的能力
-
-
-
第73講
-
73-1
-
除非我們知道自己的信念,否則不會了解我們的情緒
-
沮喪通常來自於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
-
73-2
-
凡所有現象界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變化、消失
-
每個人的內在有一個本體的自己超越時間和生死
-
-
73-3
-
正面思考有時會將負面思想推到更深,反而帶來更多壞處
-
-
73-4
-
找出潛意識的負面核心信念,是一生一世的修行功課
-
-
73-5
-
要容許攻擊性的情緒自然展現,才不會生病
-
-
73-6
-
越文明的人越會說漂亮的表面話,失落了單純的特質
-
改變信念系統,就會感受到不一樣的身體和世界
-
-
73-7
-
心靈成長的第一步是真實的自我剖析、自我面對
-
感覺不愉快時,花一點時間去弄清楚情緒的來源
-
-
-
第74講
-
74-1
-
不要將感受壓在內心,一旦情緒流動,感覺會自動改變
-
不要害怕衝撞,到最後一定會說出真心話
-
-
74-2
-
一個對自己有把握的人,不會被別人的每個藐視激怒或記恨
-
如果情感沒有受到阻礙,會帶我們回到引起情緒的那個有意識信念
-
不要怪情緒,而是怪信念,跟著情緒走就會找到核心信念
-
-
74-3
-
人類意識選擇投胎到人間,就是要學習獨立,體驗人間就是天堂
-
-
74-4
-
把意識心的信念跟內在調整到同一個方向
-
一個人不能相信自己不配得到快樂,同時卻以意志強迫自己快樂
-
-
74-5
-
在某些情況下,發怒可以是最令人亢奮和最有治療作用的情緒
-
正常的攻擊性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的溝通方法
-
所謂的溝通就是要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意圖和感受
-
-
-
第75講
-
75-1
-
攻擊性的能量表達可以作為一種阻止暴力的溝通方法
-
我們處心積慮抑制攻擊性的溝通成分,而忽略它的許多正面價值
-
-
75-2
-
任何創造的概念都具攻擊性
-
暴力不是力量,而是一種對全面情緒的投降
-
-
75-3
-
攻擊性導致行動、創造力與生命
-
如果恐懼自己的情緒,會比表達那些情緒造成更大的傷害
-
-
75-4
-
不說出真正的感覺,等於拒絕跟別人適當的溝通
-
內在感受和身體動作必須維持一致
-
-
75-5
-
如果不能接受生物性,就無法欣賞自己的靈性
-
-
75-6
-
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能量和保護力
-
攻擊性是創造力炫麗迸發的基礎
-
-
-
第76講
-
76-1
-
信念會無意識地透過身體表達出來
-
若要改變人生,就從改變信念開始
-
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獨特性,會透過信念創造自己的實相
-
-
76-2
-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發動者,不是受害者
-
感覺並非一個對事實的聲明,而是對情緒的一個聲明
-
危機是信念的結果,只要改變信念,危機就不存在
-
-
76-3
-
整合了人格的黑暗面才會健康
-
恐慌發作是一種內在自我提醒的裝置
-
-
76-4
-
去體驗負面情感,藉由它引導我們找到背後的信念
-
-
76-5
-
跟著感覺走,把情緒、精神和身體狀況統一起來
-
恨和報復的思想,都是一種自然的治療工具
-
-
-
第77講
-
77-1
-
讓內在的情感流動起來,就不會阻塞而生病
-
感受恐懼引起的身體效應及其伴隨的思想,就能解除恐懼
-
-
77-2
-
越接近自然、真實讓情感流動的人,會越健康
-
身和心是統一、自我調整、療癒及自我進化的系統
-
-
77-3
-
建立起什麼信念,就會吸引什麼思想
-
兩種方法找到自己的信念:寫下不同領域的信念及情緒回溯
-
-
77-4
-
情感作為情緒有其存在的價值,卻不一定是關於事實的聲明
-
老人不等於沒有用,要為自己找到快樂和價值
-
-
77-5
-
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情緒會帶領我們找到背後的信念
-
當意識心找到自己的力量,就是身心靈的統一
-
-
-
第78講
-
78-1
-
負面情緒本身不會讓人生病,阻隔、否定、壓抑它們才會出問題
-
負面、破壞性的情緒,目的是為了矯正原本令人不滿意的舊平衡
-
-
78-2
-
恐慌症發作的目的是宣洩累積的擔心,以維持身體的運作
-
疾病是為了突顯之前身心靈的失調,幫助當事人建立新平衡
-
-
78-3
-
老年歲月是為新生做準備,蘊含一股奔向新體驗的攻擊動力
-
接受每個時間裡完整的自己,容許身體一直運作到它自然的結束
-
-
78-4
-
檢查信念可以從會導向這些信念的情感開始
-
情感的本質永遠是創造性、建設性,具有自然的攻擊性
-
-
78-5
-
舌癌是因為負面能量累積在舌頭,無法宣洩
-
歡欣地發怒,就會進入真正的平靜
-
-
-
第79講
-
79-1
-
隨著每個人不同的心態,就決定了自己不同的存在
-
隱形的核心信念並不難找,在不經意時就會流露出來
-
-
79-2
-
傳統心理學的基礎是外在事件先發生,人是被動對事情產生感受
-
賽斯心法的理論基礎是人主動創造思想和感受,事件才隨之發生
-
-
79-3
-
一旦建立橋梁信念,內心的衝突就不會那麼劇烈
-
橋梁信念包含很大的動力和能量,為所有衝突矛盾找到統一點
-
-
79-4
-
照顧生病的親人,要先安定自己的心,不要捲入對方的情緒
-
一旦拿掉阻礙性信念,疾病就會輕易康復,人生也會很順利
-
-
79-5
-
橋梁信念有助於疏通壓抑的感受和自然的攻擊性
-
如果想改變經驗,就要先改變觀念
-
-
-
第80講
-
80-1
-
先決定信念,才不會一直在人生的道路上打轉
-
一旦建立起橋梁信念,當下煩惱變菩提
-
-
80-2
-
每個靈魂來到人間都為自己設下了各種挑戰
-
-
80-3
-
夢境中會獲知橋梁信念,每個人在夢裡使用的象徵符號不同
-
-
80-4
-
找到自己的能量,以展現攻擊性和創造力
-
-
80-5
-
任何問題的答案都能從內心浮現,不必期待別人提供的答案
-
只沿著一個特定主題去組織自己的經驗,會變成阻礙性信念
-
-
80-6
-
不要受限於性別或職業角色
-
過於集中在一個狹隘的角色,會阻止人格在其他方面擴展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