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

出版日期
2022/10/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23112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作者以非凡的氣魄、輕鬆的筆調,與讀者一同縱情於中外古今名家的研究成果,對中國詩進行多維的思考。在探討過程中,他成功地構築了自己獨特的詩學體系。最後令人信服地指出:中國詩—— 一個美麗的魅境,正是由每個漢字在一定的框架中,像魔方似的不斷組合而成的。本書是古典文學研究界最早採用語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詩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提出,“‘漢詩是漢字寫成的’是重新理解古典詩歌尤其是特別凸顯中國詩特色的近體詩的關鍵”。因此,作者不是對一篇一首的詩詞進行微觀的分析,而是從宏觀的語言體系的角度,對於古典詩歌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整體風貌
  • 第一章 背景與意義—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中一個傳統方法的反省
    • 一、「背景分析」:真是一把萬能鑰匙嗎
    • 二、背景批評的難題與困境
    • 三、批評的傳統:以歷史的背景曲解詩歌的意義
    • 四、 詩歌:是自給自足的文學文本,還是依賴背景支撐的歷史文本
  • 第二章 語言與印象—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批評中的一個難題
    • 一、難題:語言與印象的糾纏
    • 二、實例分析:從語義到語音
    • 三、還是難題:詩歌語言批評怎麼辦
  • 第三章 意脈與語序—中國古典詩歌中思維與語言的分合
    • 一、詩的語序:老話題的新詮釋
    • 二、陌生化:意脈與語序的分離及詩歌語言的形成
    • 三、埋沒意緒:意脈與語序分離的意義
  • 第四章 論格律—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結構的分析
    • 一、語音序列:從永明體到律絕體
    • 二、意義結構:對偶的空間效應
    • 三、句型規範:詩歌整體結構的選擇
    • 四、小結:人心與天道的同律搏動
  • 第五章 論典故—中國古典詩歌特殊語詞的分析之一
    • 一、密碼破譯:作者與讀者的文化對應關係
    • 二、典故與詩的視境:中斷與連續
    • 三、用典方式:表達意義與傳遞感受
    • 四、典故註釋:對「動機史」的闡釋
  • 第六章 論虛字—中國古典詩歌特殊語詞的分析之二
    • 一、「自」字的分析:「轉從虛字出力」
    • 二、虛字的意味:傳遞感受與曲折意思
    • 三、「意思中再加意思」
    • 四、唐宋詩之間:虛字與以文為詩的風氣
  • 第七章 論詩眼—中國古典詩歌特殊語詞的分析之三
    • 一、從無眼到有眼:「詩眼」的形成過程
    • 二、詩眼的意義:給物理情狀以情感色彩
    • 三、詩眼消解與篇法、句法與字法
  • 第八章 從宋詩到白話詩—詩歌語言的再度演變
    • 一、以文為詩:從唐詩到宋詩
    • 二、以白話為詩:20世紀初的詩體革命
    • 三、宋詩與白話詩:一種共同的詩歌觀念導致的語言革命
    • 四、巧思與機智:走向精緻化的白話詩
  • 附錄 語言學批評的前景與困境—讀高友工、梅祖麟著《唐詩的魅力》
    • 2007年版序
    • 2016年版序
  • 後記
    • 1990年版後記
    • 1998年修訂版後記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