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什麼是人生:關於人生倫理的十堂課
本書是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人生價值觀」課程而做的講稿,講述了作者對於個人與社會、他者、國家、家庭、自我、宗教、自然、死亡、世界、傳統「十大倫理關係」的深刻思考。作者認為,個人的奮鬥與努力固然重要,但每個個體又必須學會在上述十種重大關係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因為這十大關係與個人相對的客體,實質上是個體價值的源泉,這十大關係也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途徑。作者學識淵博,思想深邃,而又閱歷豐富,感情深沉,平易而通透的講述飽含關於人生、社會、歷史等的真知灼見,啟人深思。
- 自序
-
導言
-
一 中西價值觀的衝突
-
二 價值理性的迷失
-
三 尋找價值主體與價值基石
-
-
第一講 個人與社會
-
一 關於「人」的定義
-
二 「重個人」與「重關係」的價值分野
-
三 個人對待社會的三種態度
-
四 社會對待「個人」的基本原則
-
-
第二講 個人與他者
-
一 個人與他者的關係原則
-
二 個體主體性的確立
-
三 「利己」原則和「利他」原則
-
四 「互為主體性」的哲學思考
-
-
第三講 個人與國家
-
一 何為「國家」
-
二 政府與國家
-
三 不同制度下的個人困境
-
四 國家與個人的「偏執」
-
五 愛國者與憂國者
-
-
第四講 個人與家庭
-
一 東西方家庭觀的差異
-
二 個人與家庭的和諧與衝突
-
三 個人對舊家庭倫理的反叛
-
四 愛的源泉與中西文化的差別
-
-
第五講 個人與自我
-
一 自我的價值結構
-
二 自我實現的基本途徑
-
三 破「我執」與對自我的清醒認知
-
-
第六講 個人與宗教
-
一 我對宗教的基本態度
-
二 「敬畏」才是價值之源
-
三 社會性道德與宗教性道德
-
-
第七講 個人與自然
-
一 「自然」的雙重內涵
-
二 個人對待自然的態度
-
三 內自然的制衡
-
-
第八講 個人與死亡
-
一 正確的「生死觀」
-
二 面對死亡的哲學思索
-
三 「死亡」呈現個體價值的可能
-
四 超越死亡的最寬途徑
-
-
第九講 個人與世界
-
一 普世價值與個體價值
-
二 近代中國知識精英的兩種路向
-
三 文學藝術沒有國界
-
四 道德的普世性與絕對性
-
-
第十講 個人與傳統
-
一 中國傳統的個體價值指向
-
二 反傳統的功績與誤區
-
三 舊傳統與新傳統的衝突
-
四 大傳統與小傳統的分野
-
五 個人價值與傳統資源
-
- 編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