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零基礎!看故事,懂中醫:研究《傷寒論》超過 50 年的權威中醫,讓你從好玄改口「原來如此」。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18205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在中醫眼中,人有兩個器官會思考,一是腦,一是心,所以養身要先養心。
◎眼睛有問題,竟是肝出毛病?《黃帝內經》:人的五臟其實和五官連一起。
◎四個病人都說自己頭痛,中醫卻開不同的藥,這就是中醫獨有的「同病異治」。
◎你聽過五音療法嗎?這可是中醫界有名的靈丹妙藥。

作者郝萬山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任教行醫超過50年,
更是中國《傷寒論》示範教學主講人,
經常到世界各地講授中醫,深受中外學生推崇。

這次他用說故事的方式,比較傳統中醫和現代西醫的差異,
再搭配中醫聖典《黃帝內經》、臨床科學《傷寒論》的精髓,
讓你看故事,就理解了看不見的陰陽、五行、氣、經絡的運作奧祕,
讓你從好玄改口「原來如此」。

◎有些中藥,用錯了是毒,用對了就是藥
用來治療關節炎的生附子,其實有毒,但煮過後就變成藥。
毒物為何會變良藥?原來中醫的治療就是「以偏糾偏」,
當健康出現偏差,就用「毒」(古文是偏性的意思)來治療。
所以很多中藥都來自原始生藥,甚至是藥食同源。

◎《傷寒論》很早就講,對抗病毒,關7天就會好
遇上病毒性感冒,即使不治療,只要沒有併發症,7天就會好;
這就是現代人至今弄不懂、古人早有答案的7日節律:
女人經期28天一個循環、懷孕280天就會生出小孩,
人類最好的養身之道,名中醫說,得順應自然節律來調養。

◎養身先養肺、養心,病痛遠離你
.呼吸要順,從養肺開始,偏偏肺很嬌,不耐寒、熱、燥、溼
怎麼養肺,學學老中醫的腹式呼吸法:細、靜、勻,就會長壽。
不只肺,皮膚、鼻腔,都有呼吸的功能,這兩個器官要如何保養?

.情緒失調會損害內臟,所以養身要先養心
《黃帝內經》認為,不良情緒會導致氣機紊亂,
目前最多人患的7大類疾病,都跟「心」有關,
因為心掌管神智,心理要先健康,其他器官的運作才會正常。
老中醫傳授「7大養心法」,幫你擺脫情緒病。

還有,肝藏魂,如果你很容易分心,可能是肝血不足,怎麼判斷?
別小看「吞口水」,常常練習就能健脾養胃又長壽,
作者獨創的「吞津養生法」,只要3個動作,面色紅潤又健康。

研究《傷寒論》超過50年的權威中醫,
從陰陽、五行、經絡的運作原理,讓你從好玄改口「原來如此」。
  • 推薦序 連臨床中醫師也受用的中醫入門書/吳奕璇中醫師
  • 前言 從五行、陰陽到養生,原來如此
  • 第一章 中醫,是菜餚,也是處方
    • 1.中國「咖啡」的神奇療效
    • 2.複方就像多味食物組成的菜餚
    • 3.中藥是原始生藥,西藥是合成的單品
    • 4.抗生素vs.細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第二章 推開中醫之門─從理論走向臨床
    • 1.初學者的通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 2.證驗之路,抗生素失靈了
    • 3.治同一種病,用方、用藥都不相同
  • 第三章 致命毒物,也是治病良藥
    • 1.生附子,是毒,煮過就是藥
    • 2.神農氏試百草─藥食同源
    • 3.野生動物的神奇自療
    • 4.誰說食療迷信?這些都是試驗出來的
    • 5.是藥三分毒,毒物如何變良藥?
  • 第四章 古方、經方、驗方,形成最強大處方
    • 1.方劑就像炒菜,用料要搭配、用量要適宜
    • 2.藥物與藥物如何配伍?用藥的最高藝術
    • 3.換一味藥,從致命變救命
    • 4.排泄毒熱:給邪氣一條路
    • 5.《傷寒論》中的抵當湯:海陸空聯合作戰
  • 第五章 脾胃不單是器官,更是循環系統
    • 1.胃,圍也;腸,暢也;脾,就是輔助
    • 2.中醫的臟和解剖學的臟,不一樣
    • 3.嘴脣發炎還冒水泡,要補脾
    • 4.長壽之道:吞津養生法
    • 5.人體的最強免疫力,自我調節機能
    • 6.吃冰淇淋,有人傷胃,有人傷脾
    • 7.相思病真的會讓人茶不思飯不想
  • 第六章 腎,主管生長與生殖
    • 1.腎,引也,泌尿系統最主要的器官
    • 2.長不高、頭髮少,都和腎有關
    • 3.只有一顆腎的人,比較短命?
    • 4.恐傷腎,九○%的病都是「驚」出來的
  • 第七章 《傷寒論》很早就寫,對抗病毒七天就會好
    • 1.《黃帝內經》裡的生命起源
    • 2.晝夜節律與七日節律
    • 3.天地萬物皆由氣構成,包括人
    • 4.「天人合一」是現代中醫才有的說法
  • 第八章 陰陽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 1.沒有陰陽,就沒有生命
    • 2.任何自然科學,都擺脫不了哲學
    • 3.中醫,得從文字、自然現象說起
    • 4.陰陽的特性:陰靜陽躁
    • 5.陰陽有時對立,有時依存
    • 6.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陰陽會互相轉化
    • 7.陰陽失衡,疾病就產生
    • 8.哪個時段陽氣最弱、陰氣最強?
    • 9.最好的養生之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第九章 五行就是自然的規律
    • 1.金木水火土,這是五材不是五行
    • 2.五行,就是氣的升降出入運動
    • 3.氣的運動,看不見摸不著,怎麼驗證?
    • 4.金木水火土,按季節相生、相剋
    • 5.五行也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 6.方位是相對,而非絕對
    • 7.顏色會影響心理,帶動氣的運行
    • 8.五味:生什麼病,就忌什麼口
    • 9.五音療法是靈丹妙藥
    • 10.五行在中醫的臨床應用
  • 第十章 養生先養心,病痛遠離你
    • 1.心和大腦一樣,都會思考
    • 2.古今中外,養生都是從養心入手
    • 3.四個健康標準,只有一條是生理的
    • 4.情緒失調會損害內臟
    • 5.七大類疾病,都和心身症有關
    • 6.心主神智,就像一個國家的總統
    • 7.面部,是心功能的外部表現
    • 8.七大養心方法,擺脫情緒病
  • 第十一章 呼吸要順,從養肺開始
    • 1.肺很嬌,不耐寒、熱、燥、溼
    • 2.只有肺,是人的意念可控制的
    • 3.我的養生功夫:腹式呼吸
    • 4.心肺的疾病常常互相影響
    • 5.皮膚、鼻腔,都有呼吸的功能
  • 第十二章 肝臟好,人生從黑白變彩色
    • 1.肝藏魂,注意力就是歸肝臟管理
    • 2.肝血不足,容易分心、手麻、憂鬱
    • 3.肝好不好,看指甲、眼睛就知道
  • 第十三章 亞健康的自我調理
    • 1.亞健康不是病,只是不健康
    • 2.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3.拍打、搓揉、拔罐,自我調理法
    • 4.哪裡痛就按哪裡,氣血通了就不痛
  • 第十四章 看不見的經絡真的存在嗎?
  • 結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