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變態心理學

出版日期
2022/08/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22329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提供淺顯、易讀的心理學基礎理論、入門知識及實務技能。
★以一頁文、一頁圖的編排方式,使得文字和圖表相互輔佐,達到生動活潑的觀念呈現。
★「知識補充站」提供一些軼聞、趣事及實用技巧,以使生硬的知識能具體化於實際生活層面。

  變態心理學是整個人類心理探討中最為神秘、引人興趣的領域之一。每個社會對於何謂個體「正常」的存在狀態,都抱持相應的一些概念,諸如什麼是適當的行為方式,什麼是合理的想法及情緒。任何時代,總是有些人被認定是瘋狂的,但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僅心理病態的診斷標準不同,如何處理這些邊緣人群的程序方案也不同,這表示變態心理學處於不斷演進中。
  本書試圖以簡明的粗線條,向讀者介紹變態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門派,以及發展的基本脈絡。在編排上採取圖解的方式,把複雜的概念化約為簡易的關係圖、樹狀圖、流程圖甚至漫畫圖,方便讀者兩邊對照內容,以收專業、易懂而易記之效。
  • 第1章 變態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 1-1 什麼是變態行為?
    • 1-2 精神疾病的分類
    • 1-3 精神疾病的普及率
    • 1-4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一)
    • 1-5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二)
    • 1-6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三)
    • 1-7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四)
    • 1-8 研究與倫理
  • 第2章 變態行為的歷史與當代觀點
    • 2-1 從古代到中世紀的觀點
    • 2-2 走向人道主義之路(一)
    • 2-3 走向人道主義之路(二)
    • 2-4 走向人道主義之路(三)
    • 2-5 變態行為的當代觀點(一)
    • 2-6 變態行為的當代觀點(二)
    • 2-7 變態行為的當代觀點(三)
  • 第3章 變態行為的起因
    • 3-1 素質-壓力模式
    • 3-2 多元觀點的採取
    • 3-3 生物學的觀點與起因(一)
    • 3-4 生物學的觀點與起因(二)
    • 3-5 心理學的觀點──精神分析論(一)
    • 3-6 心理學的觀點──精神分析論(二)
    • 3-7 心理學的觀點──較新的心理動力的透視
    • 3-8 心理學的觀點──人本與存在的透視
    • 3-9 心理學的觀點──行為論的透視(一)
    • 3-10 心理學的觀點──行為論的透視(二)
    • 3-11 心理學的觀點──認知-行為的透視
    • 3-12 心理的起因(一)
    • 3-13 心理的起因(二)
    • 3-14 社會文化的觀點與起因
  • 第4章 臨床衡鑑與診斷
    • 4-1 身體機能的衡鑑
    • 4-2 心理社會的衡鑑(一)
    • 4-3 心理社會的衡鑑(二)
    • 4-4 心理疾患的分類
  • 第5章 壓力與身心健康
    • 5-1 壓力的基本概念
    • 5-2 壓力與身體健康(一)
    • 5-3 壓力與身體健康(二)
    • 5-4 適應障礙症
    • 5-5 創傷後壓力症(一)
    • 5-6 創傷後壓力症(二)
  • 第6章 焦慮症與強迫症
    • 6-1 特定畏懼症
    • 6-2 社交畏懼症
    • 6-3 恐慌症與特定場所畏懼症
    • 6-4 廣泛性焦慮症
    • 6-5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
    • 6-6 身體臆形症
  • 第7章 身體症狀障礙症與解離症
    • 7-1 疼痛障礙症
    • 7-2 慮病症
    • 7-3 體化症
    • 7-4 轉化症
    • 7-5 失自我感/失現實感障礙症
    • 7-6 解離性失憶症與解離性遁走症
    • 7-7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 第8章 飲食障礙症與肥胖
    • 8-1 飲食障礙症(一)
    • 8-2 飲食障礙症(二)
    • 8-3 飲食障礙症的風險因素和起因
    • 8-4 肥胖的問題
  • 第9章 情緒障礙症與自殺
    • 9-1 情緒障礙症概論
    • 9-2 單相憂鬱症
    • 9-3 單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一)
    • 9-4 單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二)
    • 9-5 單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三)
    • 9-6 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
    • 9-7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起因
    • 9-8 單相和雙相障礙症的社會文化因素
    • 9-9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一)
    • 9-10 情緒障礙症的治療(二)
    • 9-11 自殺(一)
    • 9-12 自殺(二)
  • 第10章 人格障礙症
    • 10-1 人格障礙症概論
    • 10-2 A群人格障礙症
    • 10-3 B群人格障礙症
    • 10-4 C群人格障礙症
    • 10-5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
  • 第11章 物質相關障礙症
    • 11-1 物質相關障礙症概論
    • 11-2 酒精相關障礙症(一)
    • 11-3 酒精相關障礙症(二)
    • 11-4 酒精相關障礙症(三)
    • 11-5 鴉片及其衍生物
    • 11-6 古柯鹼和安非他命
    • 11-7 巴比妥酸鹽和幻覺劑
    • 11-8 大麻
    • 11-9 咖啡因和尼古丁
    • 11-10 嗜賭症
  • 第12章 性偏差、性虐待與性功能障礙
    • 12-1 同性戀
    • 12-2 性偏好症(一)
    • 12-3 性偏好症(二)
    • 12-4 性偏好症(三)
    • 12-5 性別不安
    • 12-6 性功能障礙概論
    • 12-7 男性的性功能障礙
    • 12-8 女性的性功能障礙
  • 第13章 思覺失調症及其他精神病症
    • 13-1 思覺失調症(一)
    • 13-2 思覺失調症(二)
    • 13-3 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和起因(一)
    • 13-4 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和起因(二)
    • 13-5 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和起因(三)
    • 13-6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
  • 第14章 神經認知障礙症
    • 14-1 認知類障礙症──譫妄
    • 14-2 認知障礙症
    • 14-3 阿茲海默症(一)
    • 14-4 阿茲海默症(二)
    • 14-5 頭部傷害引起的障礙症
  • 第15章 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的障礙症
    • 15-1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15-2 自閉症
    • 15-3 侵擾行為、衝動控制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 15-4 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焦慮症
    • 15-5 兒童期的憂鬱症
    • 15-6 智能不足
  • 第16章 精神疾病的治療
    • 16-1 心理治療的基本概念
    • 16-2 心理動力的治療
    • 16-3 人本治療法(一)
    • 16-4 人本治療法(二)
    • 16-5 行為治療法(一)
    • 16-6 行為治療法(二)
    • 16-7 認知治療法
    • 16-8 認知──行為治療法
    • 16-9 團體心理治療
    • 16-10 生物醫學治療(一)
    • 16-11 生物醫學治療(二)
  • 第17章 精神疾病的預防與法律議題
    • 17-1 精神疾病的預防(一)
    • 17-2 精神疾病的預防(二)
    • 17-3 精神病患危險性的評鑑與預測
    • 17-4 精神錯亂的司法審判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