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金匱要略

出版日期
2021/1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17241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金匱要略》具古今中外醫生診治疾病要則,除了治療疾病,並可協助患者改善生活習慣,進而建立良好生活品質。反覆瀏覽《圖解金匱要略》更可因應研究所及中醫師國家考試。

中國醫學自漢朝已很完備,後來發展無法超越此根基。《圖解金匱要略》延續《圖解內經》的保險生命與《圖解傷寒論》與保證生活歡愉的精神,可反覆再三地實用於生活起居作息之間。

《圖解金匱要略》是中醫臨床絕妙手冊,透過圖示與表列,解讀《金匱要略》珍貴藥材,多方面採集天地生化萬物,植物根(莖)、葉(枝)、花(蕊)、實(籽),動物禽獸蟲魚等及礦物方面,滋潤心肺灌溉肝脾腎。治療急症疾病,並改善慢性病症與過勞症。從枝葉桂枝、麻黃,而根莖葛根、生薑、半夏,到當歸、阿膠、礬石等一氣呵成;穴道方面,第二十章「勞宮與關元」、第二十二章「期門」於治未病功不可沒。
  • 導讀
  • 第1章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 1-1 上工治未病,補不足損有餘
    • 1-2 四肢重滯、九竅閉塞,將病
    • 1-3 氣色見於面部,已病之兆
    • 1-4 脈浮在前病表,在後病裏
    • 1-5 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
    • 1-6 清邪、濁邪;大邪、小邪
    • 1-7 諸病在臟,隨其所得攻之
  • 第2章 痙濕暍病脈證治
    • 2-1 太陽病與剛痙、柔痙
    • 2-2 太陽病為痙與藥方
    • 2-3 太陽病濕痺與汗尿
    • 2-4 濕家,病頭痛鼻塞發熱
    • 2-5 風濕,脈浮身重疼煩
    • 2-6 太陽中暍中熱,惡寒身重痛
  • 第3章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
    • 3-1 百合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
    • 3-2 百合病辨證及治療
    • 3-3 狐惑之為病
    • 3-4 陽毒之為病,陰毒之為病
  • 第4章 瘧病脈證並治
    • 4-1 瘧脈自弦,弦數與弦遲
    • 4-2 陰氣孤絕,陽氣獨發
  • 第5章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
    • 5-1 風之為病、為痺
    • 5-2 寸口脈浮而緊,寒虛相搏
    • 5-3 寸口脈遲而緩,遲寒緩虛
    • 5-4 跗陽脈浮滑、少陰脈浮弱
    • 5-5 盛人脈濇小與諸肢節疼痛
    • 5-6 枯泄相搏,斷泄與歷節
    • 5-7 病歷節不可屈伸
  • 第6章 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
    • 6-1 血痺病從何得之
    • 6-2 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 6-3 亡血、失精與虛勞
    • 6-4 虛勞致腰痛、虛煩
  • 第7章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
    • 7-1 肺痿重亡津液,肺癰咳唾膿血
    • 7-2 脈數虛為肺痿,數實為肺癰
    • 7-3 上氣面浮腫肩息,喘而躁肺脹
    • 7-4 咳而上氣、火逆上氣
    • 7-5 肺癰,喘、胸滿、吐膿
    • 7-6 咳而上氣為肺脹
  • 第8章 奔豚氣病脈證治
    • 8-1 病有奔豚,吐膿、驚怖、火邪
    • 8-2 臍下悸者,欲作奔豚
  • 第9章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
    • 9-1 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責其極虛
    • 9-2 胸痺,喘息心痛胸滿
    • 9-3 論證胸痺諸證及治療藥方
  • 第10章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
    • 10-1 跗陽脈微弦,法當腹滿
    • 10-2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
    • 10-3 中寒家,喜欠,清涕出,下利
    • 10-4 腹滿發熱,腹寒雷鳴
    • 10-5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
    • 10-6 寒疝腹痛,手足厥冷不仁
    • 10-7 脈數而緊,乃弦,當下其寒
  • 第11章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
    • 11-1 肺中風寒、肺死臟之證
    • 11-2 肝中風寒、肝死臟之證
    • 11-3 心中風寒、心死臟之證
    • 11-4 脾中風寒、脾死臟之證
    • 11-5 腎著身重腰冷,腎死臟之證
    • 11-6 論證三焦竭部及臟病之證
    • 11-7 諸積大法,各以其部處之
  • 第12章 驚悸吐衄下可血胸滿瘀血
    • 12-1 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
    • 12-2 太陽衄者,陽明衄者
    • 12-3 吐血咳逆上氣,酒客咳致吐血
    • 12-4 寸口脈弦大,弦為減,大為芤
    • 12-5 病人胸滿煩滿、口燥,有瘀血
    • 12-6 下血、吐血、衄血
  • 第13章 痰飲咳嗽病脈
    • 13-1 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飲
    • 13-2 水在五臟之證
    • 13-3 心下留飲,膈上病痰
    • 13-4 論五飲之證與治療
    • 13-5 論證支飲之症狀及治療
    • 13-6 論證心下支飲、膈間有水
  • 第14章 消渴小便利淋病脈
    • 14-1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
    • 14-2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 14-3 淋病小便如粟,小腹痛引臍中
    • 14-4 論證小便不利及治療
  • 第15章 水氣病脈
    • 15-1 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
    • 15-2 論證風水、皮水、黃汗
    • 15-3 裏水者,一身面目黃腫
    • 15-4 跗陽脈當伏,反緊反數之證
    • 15-5 寸口脈浮而遲,弦而緊之辨
    • 15-6 少陰脈緊為痛,沉則為水
    • 15-7 論證心肝肺脾腎五臟水
    • 15-8 寸口脈沉為水,遲為寒,寒水相搏
    • 15-9 血分與水分,難治與易治
    • 15-10 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
    • 15-11 論證風水、皮水、裏水為病
    • 15-12 辨證黃汗之為病,及其施治
    • 15-13 氣分實則失氣,虛則遺尿
  • 第16章 黃疸病脈
    • 16-1 風、痺與穀疸
    • 16-2 女勞疸與酒疸
    • 16-3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
    • 16-4 黃疸之病可治與難治
    • 16-5 穀疸為病及女勞得黃家之治
    • 16-6 諸病黃家之症狀及治療
  • 第17章 嘔吐噦下利病
    • 17-1 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
    • 17-2 寸口脈微數,微則無氣
    • 17-3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 17-4 嘔而胸滿、腸鳴之治
    • 17-5 嘔而脈弱、發熱之治療
    • 17-6 食已即吐,胃反吐,吐後渴
    • 17-7 乾嘔,吐逆,吐涎沫之治
    • 17-8 六腑氣絕於外,五臟氣絕於內
    • 17-9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之證
    • 17-10 論證下利有微熱之治
    • 17-11 分論不同脈象之下利
    • 17-12 下利清穀,不可攻其表
    • 17-13 下利後脈絕與腹脹滿
    • 17-14 下利宜大承氣湯之脈象
    • 17-15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
    • 17-16 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 17-17 下利後更煩,心下濡為虛煩
    • 17-18 下利清穀,裏寒外熱
    • 17-19 下利肺痛與氣利之治
  • 第18章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
    • 18-1 浮數脈當發熱,反洒淅惡寒
    • 18-2 腸癰之為病,可下不可下
    • 18-3 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
    • 18-4 論證浸淫瘡及其治療
  • 第19章 跗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蚘蟲病
    • 19-1 病跗蹶,能前但不能卻
    • 19-2 轉筋、陰狐疝氣之治
    • 19-3 病腹痛有蟲之治
  • 第20章 婦人妊娠病脈
    • 20-1 婦人平脈,陰脈小弱,名妊娠
    • 20-2 婦人漏下不止與癥痼害
    • 20-3 懷娠六七月,少腹如扇
    • 20-4 婦人妊娠下血、腹中 痛之治
    • 20-5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
    • 20-6 妊娠小便難,有水氣洒淅惡寒
    • 20-7 妊娠養胎之方
    • 20-8 婦人傷胎,當養不養
  • 第21章 婦人產後病
    • 21-1 新產婦病痙、病鬱冒、大便難
    • 21-2 產婦鬱冒、大便堅之治
    • 21-3 病解能食與胃實
    • 21-4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之治
    • 21-5 論證產婦之腹痛
    • 21-6 產後七八日,惡露不盡之治
    • 21-7 產後中風,發熱正面赤
    • 21-8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之治
    • 21-9 論治產後下利虛極
  • 第22章 婦人雜病
    • 22-1 婦人中風,熱入血室之治
    • 22-2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之治
    • 22-3 婦人中風熱入血室,當刺期門
    • 22-4 婦人咽中有炙臠、臟躁之治
    • 22-5 婦人吐涎沫,先治其吐涎沫
    • 22-6 婦人因虛積冷、結氣諸經水斷絕
    • 22-7 婦人年五十所,病屬帶下
    • 22-8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
    • 22-9 寸口脈的弦大、減芤、寒虛
    • 22-10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
    • 22-11 婦人經水不利下
    • 22-12 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
    • 22-13 婦人六十二種風
    • 22-14 婦人病轉胞之治
    • 22-15 蛇床子散方,溫陰中坐藥
    • 22-16 陰中生瘡、陰中蝕瘡爛之治
    • 22-17 胃氣下泄,陰吹正喧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