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黃帝內經妙手回春術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615337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內經》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其內容涉及天文學、地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軍事學、數學、生態學等各方面,是部集大成的人文著作。
《內經》分為《靈樞》和《素問》,其最大的特點是理論性很強,書中的內容卻並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療的具體方藥和技術。全書僅十三個藥方,很好地闡釋了「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更重要的是它把人與自然、宇宙看做是一體的,用陰陽五行的觀念來指導治療疾病和養生。
本書力求透過對《內經》「治未病」思想的詮釋,藉由中醫望聞問切所觀察到病象預兆,提示忙碌的現代人在緊張的生活之餘,也能及時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經由中醫的按摩、針灸、刮痧、拔罐及食療等方式,調整自己的健康狀況,更好地保健養生,走出健康人生。
  • 前言
  • 第1章 《內經》原理初探:一張神秘的面紗
    • 1 中醫之源:《內經》一書的來歷及沿革
    • 2 中醫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內經》的學術價值
    • 3 中醫的醫學思維方式:《內經》的醫學理論體系
    • 4 以生命科學為主體:《內經》的學術特色
    • 5 天人合一:《內經》的思想根源
    • 6 《內經》的學術體系結構內涵(一):陰陽五行
    • 7 《內經》的學術體系結構內涵(二):藏象學說
    • 8 《內經》的學術體系結構內涵(三):經絡學說
    • 9 《內經》的學術體系結構內涵(四):氣血精神
    • 10 養生之本:《內經》的根本思想
    • 11 延年益壽的祕方:長壽絕技
  • 第2章 《內經》中的陰陽五行:陰陽五行藏天機
    • 1 循陰陽,辨體質:陰陽學說與體質
    • 2 陽為本,陰緊隨:陰陽之氣的養生
    • 3 人體在上在外之氣:陽氣
    • 4 人體內藏不出之氣:陰氣
    • 5 四時陰陽,順者生,逆者死:四時養生法
    • 6 人以天地之氣生:辨陰陽,斷病源
    • 7 察色診脈,陰陽先覺:五態人和五行人
    • 8 體質養生法付:陰虛體質、陽虛體質養生
    • 9 體質養生法已: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養生
    • 10 體質養生法已:疾濕體質、濕熱內蘊體質養生
    • 11 體質養生法個:血瘀體質、氣鬱體質養生
  • 第3章 《內經》中的藏象學說:五臟六俯蘊生機
    • 1 視其外應,知其內臟:藏象學說
    • 2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
    • 3 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者
    • 4 作強之官,使巧出焉:腎者
    • 5 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者
    • 6 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者
    • 7 食凜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者
    • 8 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大腸者
    • 9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者
    • 10 決潰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者
    • 11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脫者
    • 12 簡單實用的排毒法:五臟排毒
  • 第4章 《內經》中的經絡學說:江洞分布圖決生死
    • 1 溝通內外,協調陰陽:經絡學說
    • 2 看不見、摸不到卻真實存在:經絡系統
    • 3 十二經脈(一):手二陰經
    • 4 十二經脈(二):手三陽經
    • 5 十二經脈(三):足二陰經
    • 6 十二經脈(四):足三陽經
    • 7 遠道取穴的典範:四總穴歌
    • 8 調節人體氣血的:奇經八脈
    • 9 包治百病:八大安全穴位
    • 10 化瘀通經,運行氣血:經絡治病
    • 11 舒經理絡、交通陰陽:經絡養生的方法
    • 12 美容養生的穴位(一):祛痘祛斑
    • 13 美容養生的穴位(二):烏髮潔膚
    • 14 美容養生的穴位(三):亮睛提神
    • 15 排毒養顏、延緩衰老:女性保健按摩
    • 16 益氣壯陽,滋陰生津:養腎之法
  • 第5章 《內經》:中醫治未病寶典
    • 1 防病於未然:治未病思想
    • 2 調劑身心,遠離疾病:治末病與亞健康
    • 3 身心並治,百病消:形神合一
    • 4 看面相識病情:面診如神早去病
    • 5 頭部望診法:五行人保健
    • 6 七情盡顯面部:面色診法
    • 7 五官斷疾病付:看眼觀病
    • 8 五官斷疾病已:觀鼻診病
    • 9 五官斷疾病已:口唇辨健康
    • 10 五官斷疾病倒:舌嚐百味
    • 11 五官斷疾病倒:色斑看臟俯
    • 12 五官斷疾病的:痊瘡看內疾
    • 13 五官斷疾病的:人中看生殖
    • 14 氣血不和,百病生:補氣養血
  • 第6章 奇難雜症化解術:起死回生有妙方
    • 1 起死回生:扁鵲回生有術
    • 2 歷史上的名醫傳奇:歷代名醫
    • 3 外戚熱病:外感熱病之症治療良方
    • 4 風症:風症病機及治療
    • 5 咳症:咳症病機及治療
    • 6 痛症:痛症病機及治療
    • 7 屏症:屏症病機及治療
    • 8 痿症:痿症病機及治療
    • 9 厥症:厥症病機及治療
    • 10 積症:積症病機及治療
    • 11 水腫:水腫病機及治療
    • 12 消渴:消渴病機及治療
    • 13 汗症:汗症病機及治療
    • 14 血症:血症病機及治療
    • 15 睡眠:睡眠障礙的病機及治療
  • 附錄 內經十三方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