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當代新道家

出版日期
2021/11/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22177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對比於日本京都學派和臺灣當代新儒家,一樣身處當代的道家思想如何介入當前詮釋語境?如何發動回應現代性能耐?如何展開古典新義的詮釋動能?在性命之學與人文化成這兩輪大業上,如何和儒、佛產生足堪對話的差異性張力?「當代新道家」必須先由基礎性打起,進入系統性建立,再全面性展開當代語境的新詮和當代課題的回應。有體有用、十方打開的有機發展,才有可能和當代新佛教、當代新儒家這些已然體系化的詮釋系統,再度產生互補互照的轉化效果。
本書嘗試從存有論、美學、神話學、冥契主義,這四重道路來解讀老莊之道,加上隱喻、敍事兩個語言向度,構成老莊之道的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希望呈現哲學與文學交織互滲的書寫風格,並與西方後結構主義的法式思潮多有交涉,可視為「跨文化批判」下的當代漢語哲學之當代重構。
  • 自序 走向「當代新道家」
  • 第一章 後牟宗三時代對《老子》形上學詮釋的評論與重塑—朝向存有論、美學、神話學、冥契主義的四重道路
    • 一、從一樁有關老、莊形上道論之爭議的文獻公案談起
    • 二、牟宗三對《老子》形上學性格的觀看視域之革命轉向
    • 三、袁保新對牟宗三的繼承與突破:境界形上學所隱含的存有論之微光
    • 四、再議一樁學術新公案:袁保新與劉笑敢的對話與交錯
    • 五、被忽略的學術可能性:從袁保新的回應來重省陳榮灼與楊儒賓的研究方向
    • 六、從傅偉勳到陳榮灼的道家存有論之重建—海德格真正的介入
    • 七、陳榮灼對道家存有論的海德格式重建及對牟宗三系統的轉進
    • 八、陳榮灼的詮釋與袁保新的提問之整合嘗試—存有論和宇宙論的統合可能
    • 九、楊儒賓的神話宗教詮釋之可能性:宗教神話和形上體驗的連續與斷裂
    • 十、結論:朝向存有論、冥契主義、神話學、美學的四重詮釋交響曲之可能
  • 第二章 牟宗三對道家形上學詮釋的反省與轉向—通向「存有論」與「美學」的整合道路
    • 一、導論:牟宗三造成道家詮釋的典範轉移
    • 二、「實踐形上學」的繼承與「境界形上學」的釐清
    • 三、道家的「不生之生」和儒家的「實有創生」之再檢討
    • 四、儒家到底是境界形上學?還是實有形上學?
    • 五、「主觀」境界形上學的批判修正
    • 六、通向海德格式的道家存有論與美學的統合之路
  • 第三章 道家的逍遙美學與倫理關懷—與羅蘭‧巴特的「懶惰哲學」之對話
    • 一、前言:悠然南山、桃花流水的緩緩日子,去不復返?
    • 二、羅蘭‧巴特的「懶惰哲學」之深意
    • 三、道家的逍遙美學—與物相遊的美好時光
    • 四、結論:巴特對東方生活美學的嚮往與遙契
  • 第四章 道家的自然體驗與冥契主義—神祕‧悖論‧自然‧倫理
    • 一、道家境界的詮釋差異:美學的藝術經驗?還是宗教的冥契體驗?
    • 二、冥契體驗的共同特徵與內外兩型爭辯:以詹姆斯和史泰司的研究判準為檢討對象
    • 三、道家冥契體驗的核心特徵之分析:一體、超越、悖論、不可言說
    • 四、道家屬於統合內外的圓教型自然主義冥契類型
    • 五、結論:道家的冥契體驗可開出倫理關懷
  • 第五章 老莊的肉身之道與隱喻之道—神話‧變形‧冥契‧隱喻
    • 一、道家是語言否定論者?—從語言的否定論到道言的遊戲論
    • 二、「一多相即」的冥契狀態:物化流變的世界觀
    • 三、差異重複的物化流行便是「基本隱喻」的神話世界
    • 四、從不可說到終日言而盡道:語言遊戲的悖論與隱喻
    • 五、從渾沌神話的身體隱喻到道成肉身的語言豐年祭
    • 六、結論:萬物(來源域)的交融互滲映射出道(目標域)的無盡藏意義
  • 第六章 從《老子》的道體隱喻到《莊子》的體道事—由本雅明的說書人詮釋莊周的寓言藝術
    • 一、前言:道家對語言的多重互用—沉默、隱喻、事、詭辭
    • 二、《老子》對道體的多重隱喻
    • 三、「敘事」的經驗意義—本雅明對說書人和講故事的詮釋
    • 四、《莊子》「寓言」與本雅明「說書」的呼應對話
    • 五、莊周說書之例:將道體的隱喻轉化為體道的寓言敘事
    • 六、結論:《莊子》是綿綿無盡、環環相扣的故事新編與集成
  • 第七章 道家式自然樂園的一種落實—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神話、心理學詮釋
    • 一、前言:陶淵明詩文中的老靈魂性格與神話傾向
    • 二、〈桃花源記并詩〉的神話原型意象和述結構之深描
    • 三、陶氏樂園與老莊「自然物自身樂園」的遙契
    • 四、陶氏樂園對政治與歷史的解構—桃花源非政治烏托邦、非宗教仙境
    • 五、結論:陶氏的樂園精神符合其新玄學走向
  • 引用書目
  • 謝辭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