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

出版日期
2021/11/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2218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賴錫三
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曾獲科技部吳大猷紀念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曾出版《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丹道與易道》、《當代新道家》、《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跨文化編織》等專書。主要從事當代新道家的重構與跨文化莊子學的推擴。
  • 自序
  • 第一章 《莊子》對形上學思考的批判與存有論進路的指點
    • 一、西方「形上學思考」的模式和「存在─神─邏輯學機制」
    • 二、亞里斯多德的「存有、實體、神學」系統
    • 三、《莊子》對形上學思考的批判
    • 四、《莊子》對存有論進路的指點
  • 第二章 《莊子》工夫實踐的歷程與存有論的證悟—以〈齊物論〉為核心而展開
    • 一、「齊物」論與齊「物論」的體用不二
    • 二、「齊物」論的工夫與境界及其內部理論結構的展開
    • 三、實存、工夫、境界的三重真實之結構與詮釋的循環
  • 第三章 《莊子》的冥契真理觀與語言觀
    • 一、語言是真理的牢籠還是橋樑
    • 二、存有論層次與意識層次的相即相映之分析
    • 三、存有、意識與語言的層次關係之詮釋
    • 四、語言的靜默、魔力、氣氛和隱喻
  • 第四章 《莊子》「真人」的身體觀—身體的「社會性」與「宇宙性」之辯證
    • 一、實然的定性身體與工夫轉化的身體
    • 二、實存情境中的身心處境:君臣父子的重重社會性場域
    • 三、工夫歷程中的身心形象:文化習性下的身體符碼之解構
    • 四、境界真實中的身心氣象:精神化的身體之宇宙向度
    • 五、身體的社會性與宇宙性之辯證統合
  • 第五章 《莊子》「精」、「氣」、「神」的功夫和境界—身體的精神化與形上化之實現
    • 一、從精氣神角度重探莊子身體觀之必要
    • 二、形與精、氣的關係:從「場所的身體」到「流動的身體」
    • 三、形與氣、神的關係:身體的精神化、宇宙化、形上化
    • 四、精氣神的身體觀、心性論、工夫論、存有論之統合關係
  • 第六章 道家的神話哲學之系統詮釋—意識的「起源、發展」與「回歸、圓融」
    • 一、渾沌神話與原始樂園
    • 二、創世神話與意識起源的悲欣交集
    • 三、黃帝四面的文化英雄神話:意識、語言、文化的十字打開
    • 四、黃帝與蚩尤的爭戰:從自然到人文的艱難過渡
    • 五、道家對文化聖王的解構和治療:黃帝的離道、求道、得道之回歸三部曲
    • 六、結論:道家的回歸與道家的圓融
  • 第七章 神話、《老子》、《莊子》之「同」「異」研究—朝向「當代新道家」的可能性
    • 一、引論:本文的方法與企圖
    • 二、「渾沌創世」與「鯤鵬變形」神話類型的爭議和整合
    • 三、道家神話哲學的巨型模式之提出
    • 四、一切從此渾沌流:渾沌的兩種面貌與評價
    • 五、一切還歸此渾沌:道家式回歸與神話式回歸的差異
    • 六、住渾沌與不住渾沌:道家的基本教義和道家式的圓教
    • 七、結論
  • 第八章 「當代新道家」與「深層生態學」的存有論基礎
    • 一、「生態危機」、「文化危機」和「心靈危機」的三位一體
    • 二、西方斷裂型文明與東方連續型文明的自然觀之差異
    • 三、道家存有論與深層生態學的對話
    • 四、「當代新道家」對「現代科技」的自由態度
  • 徵引書目與論文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