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梳理歷代「以佛解莊」之註本,探討其成因與衍變,描述其現象,並略以檢討。
○透過「以空解莊」、「以禪解莊」、「以唯識解莊」等三方面條理、論述主題。
○透露「佛道(包括道家與道教)」如何相激相攝的問題,尤其是從「以老莊會通佛學」,到「以佛解莊」的過程與轉變。
莊子與佛教,兩者之間有何關連?
佛教與老莊之關係,隨著時空的推移,為何漸行漸近?
「以佛解莊」的發展與內涵,有「以空解莊」、「以禪解莊」及「以唯識解莊」三大模式。
魏晉時代的「佛道交流」,是「以空解莊」的淵源,主在凸顯「莊佛對話」的境界思維。
唐代的「莊禪合流」,是「以禪解莊」的思想根源,旨在彰明「莊禪匯合」的深度廣度。
清末民初的「唯識盛行」,開啟了「以唯識解莊」的新局,呈現「莊佛會通」的時代意涵。
本書旨在描述「以佛解莊」現象,從此現象的形成論起,尋繹其來龍去脈,並點出「以佛解莊」的思想發展,梳理莊佛互動的面貌與兩者之間的交流史;並應用豐富的原典、史料和晚近的論著,揭示「以佛解莊」──《莊子》註疏之衍變與現象。
○透過「以空解莊」、「以禪解莊」、「以唯識解莊」等三方面條理、論述主題。
○透露「佛道(包括道家與道教)」如何相激相攝的問題,尤其是從「以老莊會通佛學」,到「以佛解莊」的過程與轉變。
莊子與佛教,兩者之間有何關連?
佛教與老莊之關係,隨著時空的推移,為何漸行漸近?
「以佛解莊」的發展與內涵,有「以空解莊」、「以禪解莊」及「以唯識解莊」三大模式。
魏晉時代的「佛道交流」,是「以空解莊」的淵源,主在凸顯「莊佛對話」的境界思維。
唐代的「莊禪合流」,是「以禪解莊」的思想根源,旨在彰明「莊禪匯合」的深度廣度。
清末民初的「唯識盛行」,開啟了「以唯識解莊」的新局,呈現「莊佛會通」的時代意涵。
本書旨在描述「以佛解莊」現象,從此現象的形成論起,尋繹其來龍去脈,並點出「以佛解莊」的思想發展,梳理莊佛互動的面貌與兩者之間的交流史;並應用豐富的原典、史料和晚近的論著,揭示「以佛解莊」──《莊子》註疏之衍變與現象。
- 自序
- 摘要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問題敘述
-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一、原典的考察
-
二、相關研究文獻述評
-
-
-
第二章 「以佛解莊」的形成及其途徑
-
第一節 魏晉「佛道交流」:「以空解莊」的淵源及發展
-
一、佛教與道教的互動
-
二、佛教與老莊的交會
-
-
第二節 唐代「莊禪合流」:「以禪解莊」的淵源及發展
-
第三節 清末民初「唯識盛行」:「以唯識解莊」的淵源及發展
-
-
第三章 「莊佛」原義及其會通
-
第一節 《莊子》的思想內涵
-
一、道體論
-
二、認識論
-
三、修養論
-
四、境界論
-
-
第二節 「空」、「禪」、「唯識」的思想內涵
-
一、「空」的理論與實踐
-
二、「禪」的特質與境界
-
三、「唯識」的系統與意義
-
-
第三節 莊佛會通的努力與問題
-
-
第四章 「以空解莊」的背景與思想
-
第一節 「以空解莊」的時空背景
-
一、唐‧成玄英時代的佛道關係
-
二、宋‧王雱時代的佛道氛圍
-
三、明‧陸西星時代的佛道互動
-
-
第二節 以「空」解《莊子》道體論
-
一、宋‧王雱《南華真經新傳》
-
二、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
-
-
第三節 以「空」解《莊子》修養論
-
第四節 以「空」解《莊子》境界論
-
一、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
-
二、宋‧王雱《南華真經新傳》
-
三、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
-
-
第五節 「以空解莊」的檢討
-
-
第五章 「以禪解莊」的背景與思想
-
第一節 「以禪解莊」的時空背景
-
一、宋‧林希逸與佛教
-
二、明‧方以智與佛教
-
三、清‧釋淨挺與佛教
-
-
第二節 以「禪」解《莊子》修養論
-
一、宋‧林希逸《莊子口義》
-
二、明‧方以智《藥地炮莊》
-
三、清‧釋淨挺《漆園指通》
-
-
第三節 以「禪」解《莊子》境界論
-
一、宋‧林希逸《莊子口義》
-
二、明‧方以智《藥地炮莊》
-
三、清‧釋淨挺《漆園指通》
-
-
第四節 「以禪解莊」的檢討
-
-
第六章 「以唯識解莊」的背景與思想
-
第一節 「以唯識解莊」的時空背景
-
一、楊文會與佛教
-
二、章太炎與佛教
-
-
第二節 以「唯識」解《莊子》境界論
-
第三節 以「唯識」解《莊子》認識論
-
一、以「藏識」解《莊子》認識主體之「心」
-
二、以「四尋思」解《莊子》認識的主客關係
-
三、以「依他起性」與「遍計所執性」解《莊子》認識的構成條件
-
四、以「圓成實性」解《莊子》認識的主客相泯
-
-
第四節 「以唯識解莊」的檢討
-
- 第七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歷代「以佛解莊」著作一覽表
- 附錄二 「以佛解莊」代表作基本資料及其註文出處一覽表
- 附錄三 本書未討論之「以佛解莊」著作的內容對照表
- 附錄四 歷代「以佛解老」著作一覽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