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创建中国阐释学学派,对于阐释学,对于中国学术,都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对阐释学而言,这将是一次崭新的重塑与捍卫;对中国学术而言,其将是全新的创制,而非任何意义上的恢复或重建。本书汇集了相关领域优秀的学者的相关成果,围绕问题交流、讨论、碰撞,在哲学阐释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上做出厘清,既涉及西方阐释学的核心概念,如Auslegen、Hermeneutik与interpretation,也包括中国语言的表达,如“阐”、“诠”和“解”的确切含义等。
- 封面
- 书名页
- 编者前言
- 公共阐释论纲
- 目录
-
一 阐释的公共性
-
公共理性与阐释活动的规范性本质
-
公共理性与公共阐释的有效性
-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公共阐释
-
公共理性与阐释的公共性问题
-
公共性与公共诠释的中国逻辑研究论纲
-
阐释的公共性与客观性
-
阐释的公共性与人的历史性前提
-
公共阐释、公共理性与公共时间
-
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
-
-
二 阐释的澄明
-
“阐”“诠”辨
-
解释学与思想的客观性
-
马克思回归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
-
西方阐释学“阐释”的张力与“阐释”的唯物史观奠基
-
阐释现象的现象学分析
-
阐释与过程:一种激进解释学的视角
-
文本在哲学研究中的意义
-
解释与可理解性
-
-
三 学科对话与公共阐释
-
公共性的生成及其发展走向
-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
“坏的主观性”与历史阐释
-
量子诠释学论纲
-
阐释的公共性及其探讨方式
-
-
四 中国阐释学建构:路径与方法
-
论解释学的主旨与思想任务
-
中国世界史阐释学的构建:路径与方法
-
中国阐释学传统及转向
-
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
-
概念创造与历史阐释的公共性塑造
-
- 版权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9251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