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文宗教引论:中国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9653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以“人文宗教”概括中国的宗教观,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人文立本,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有别于西方宗教学对“宗教”的界定。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十余年讲授“中国宗教史”的心得体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以世界史的眼光,将“人文宗教”视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 封面
  • 书名页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绪言 人文教育者的宗教学
    • 一 人之为人
    • 二 欲望与仁爱
  • 第一章 人文宗教
    • 一 在中国发现宗教
      • 1.“宗教”作为全新的知识范畴
      • 2.“宗教界”在近现代中国的整合
      • 3.世界文明史与“中国宗教”的特点
      • 4.当代中国宗教学者与“人文宗教”
    • 二 中国宗教的三大领域
      • 1.传统宗教生活
      • 2.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宗教
      • 3.民间宗教信仰
    • 三 作为关系存在的中国宗教
      • 1.官方宗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关系:政治认同及其社会秩序
      • 2.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关系:文化认同及其伦理秩序
      • 3.其他宗教关系论:待定的第三维
      • 4.深层的自我认同:信仰的哲学基础
    • 四 文神并存的宗教观
      • 1.古代中国的“神”
      • 2.神道设教与文神关系
      • 3.感应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4.人文主义是基本的宗教伦理
    • 小结 中国宗教的人文结构
      • 1.以“人文宗教”概括中国宗教。
      • 2.“人文宗教”作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 第二章 天道人情
    • 一 巫与上古日常生活
      • 1.巫的职能分化
      • 2.礼教与方术的分野
    • 二 阴阳五行与自然主义宇宙论
      • 1.气化的宇宙论
      • 2.知识与信仰体系的基础
    • 三 礼乐文明与人文主义人生观
      • 1.“人文”观念的形成
      • 2.巫史传统与理性化
      • 3.礼教的两重性:宗教性与伦理性
    • 小结 封神与成仙
      • 1.封神阐教
      • 2.修炼成仙
  • 第三章 感应道交
    • 一 神秘主义的直观思维
      • 1.天人感应与董仲舒
      • 2.儒教与谶纬
      • 3.感天而生
    • 二 佛教因果论与感应论的互补
      • 1.业感缘起与新宇宙论
      • 2.圆机妙应与佛教解脱论
      • 3.应验记
    • 三 “显灵”的公共效验
      • 1.仁寿舍利的感应形式
      • 2.个人体验的社会转化
      • 3.显灵与宗教研究的史料问题
    • 小结 “感应”的两种基本形式
  • 第四章 会通共生
    • 一 儒家主导的三教互动
      • 1.政主教从
      • 2.宗教生活的差序格局
    • 二 征服与屈服的佛教史
      • 1.佛教传播及其与中国社会的冲突整合
      • 2.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主动调适
      • 3.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新传统
    • 三 佛道互诤与三教讲论
      • 1.“通道”与三教讲论
      • 2.道教早期对佛教的排斥
      • 3.佛教对道教的批驳
      • 4.自然与因缘:佛教与道教的思想会通
    • 四 三教合流的类型分析
      • 1.儒家的出入佛老与帝王的三教平等
      • 2.佛教的三教同归
      • 3.道教的三教同源
    • 小结 体用兼顾的共生格局
      • 1.体上会通
      • 2.用上合流
      • 3.劝善与平等
  • 第五章 混元并用
    • 一 民俗生活里的多层信仰
      • 1.佛道为主的儒家丧祭
      • 2.斋僧度鬼与中元祭祖
      • 3.庙会与乡土文化
    • 二 基层社会的信仰重组与蜕变
      • 1.民间宗教的演变小史
      • 2.白莲教的形成与演变
      • 3.罗教的创立与分流
    • 三 民间的经典崇拜
      • 1.宝卷的信仰对象
      • 2.救劫的教义思想
      • 3.佛道教和民间法术杂糅的修炼法
    • 四 民间信仰的观念史
      • 1.淫祀、邪教和迷信:谁在给草根社会贴标签?
      • 2.神灵、仪式和组织:民间信仰的范围与中国宗教的整体性
      • 3.民间信仰与基层人文教育
    • 小结 乡愁·历史记忆的纽带
  • 余论 即圣而凡的未来社会
  • 参考文献
  • 致敬与鸣谢
  • 版权页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