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新興宗教」或「新宗教」是從國外學術領域引進來的名詞,延用國外學者的理論與觀念,原本就相當分歧,認知各自不一,存在著不少的爭議。又譯成中文時「新興」或「新」等詞,有著概念界定的語意盲點,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異於主流教派的新起教派未必就是完全「新」的宗教,此「新」的判別標準為何呢?因語意的曖昧,舊的爭議未解決,還不斷爆發出新的爭議。導致此一語詞在定義與範疇上是極為混淆不清,背後糾纏著複雜的意識形態,導致在觀念的界定與討論上經常是南轅北轍,很難聚焦形成學術共識,反而衍生出不少的成見與相互的誤解,阻礙此一學術領域的發展。綜合國內外的相關語詞,「另類宗教」的詞性較為中性,可以用來作為「新興宗教」的指攝內涵。「另類」是帶有著「標新立異」的涵義,但也夾炎著「改革創新」的作用,「另類宗教」雖然與「主流宗教」有相對性的關係,卻可能只是一時,最後有的會消融於主流之中。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一一從民間宗教到新興宗教的研究回顧
-
一、前言
-
二、1949 年以前兩岸民間宗教研究回顧
-
三、1949 年以後臺灣民間信仰研究回顧
-
四、1949 年以後臺灣民間教派研究回顧
-
五、1949 年以後臺灣新興宗教研究回顧
-
六、結論
-
-
第二章 新興宗教的現象分析
-
一、前言
-
二、「新興宗教」的語意問題
-
三、「傳統宗教」的界定問題
-
四、「新興」一詞的語意問題
-
五、董芳苑的界定說
-
六、瞿海源的界定說
-
七、「新興化」的問題
-
八、宗教內涵的判定問題
-
九、「入傳」宗教的問題
-
十、臺灣新興宗教團體的發展概況
-
十一、「神聖」與「世俗」的問題
-
十二、「世俗化」與「神聖化J 的問題
-
十三、新興宗教「世俗化」的問題
-
十四、新興宗教「神聖化」的問題
-
十五、新興宗教的「安全膜」問題
-
十六、結論
-
-
第三章 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
-
一、前言
-
二、「合緣共振」理論
-
三、「合緣共振」下的靈驗性格
-
四、「合緣共振」下的現世性格
-
五、結論
-
-
第四章 新興宗教的興起背景
-
一、前言
-
二、與主流宗教權威的糾葛
-
三、與各種社會權威的糾葛
-
四、世俗與神聖的調過與轉化
-
五、結論
-
-
第五章 新興宗教的救劫運動
-
一、前言
-
二、宗教的末世觀與救劫運動
-
三、仙佛救劫
-
四、明師救劫
-
五、自性救劫
-
六、結論
-
-
第六章 新興宗教的宗教對話
-
一、前言
-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三、「分殊」心態下的宗教對話
-
四、「合同」心態下的宗教對話
-
五、結論
-
-
第七章 臺灣飛碟會的「靈恩」與「靈顯」現象
-
一、前言
-
二、「靈恩」的宗教現象
-
三、基督宗教對「靈恩」的態度
-
四、「靈顯」的宗教現象
-
五、儒家對「靈顯」的態度
-
六、多元對話
-
七、結論
-
-
第八章 從聖德寶宮到佛法山的游宗現象
-
一、前言
-
二、楊贊儒的「游宗」歷程
-
三、宗教儀式與活動的變遷
-
四、修道理論與實踐的轉變
-
五、結論
-
-
第九章 中國大智慧靈氣研究會的靈學運動
-
一、前言
-
二、潘添盛與智慧法門
-
三、潘添盛的「靈學」理論
-
四、潘添盛的「靈修」功法
-
五、弟子對智慧法門的回應
-
六、結論
-
-
第十章 宇宙彌勒皇教的生命關懷
-
一、前言
-
二、宇宙彌勒皇教的神譯天書
-
三、宇宙彌勒皇教的靈修課程與功法
-
四、宇宙彌勒皇教的生死關懷
-
五、結論
-
-
第十一章 港澳東井圓佛會的傳播與發展
-
一、前言
-
二、林東與東并圓佛堂的發展
-
三、東井圓佛會的組織與活動
-
四、師徒共命的宗教醫療
-
五、結論
-
-
第十二章 德教會在東馬的傳播與發展
-
一、前言
-
二、東馬德教會的成立與傳播
-
三、東馬德教會的組織與活動
-
四、東馬德教會的扶乩與宣教
-
五、結論
-
-
第十三章 德教會在泰國的傳播與發展
-
一、前言
-
二、泰國紫聞與德教慈善總會
-
三、泰國德教儀式與慈善活動
-
四、中原尋根與傳播
-
五、結論
-
- 附錄一:專訪佛光大學鄭志明教授一一談當前臺灣新興宗教之研究
- 附錄二:道學教育之推手一一鄭志明教授專訪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