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通過系統的理論綜述和豐富的歷史資料梳理,回顧了中國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基本歷程,幷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本書認為,中國特色的五年規劃制度是一種彈性規劃制度,主要通過適應性宏觀計劃和激勵性目標治理,動員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實現國家目標,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本書主要特色:第一,學術性,從理論角度回答了規劃是甚麼、為甚麼需要規劃、如何規劃三個基本問題;第二,跨學科視角,堅持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史學為鑒,從多學科視角探討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和經驗;第三,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查閱大量黨史、國史資料,深入回顧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細節,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五年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偉大歷程。
本書主要特色:第一,學術性,從理論角度回答了規劃是甚麼、為甚麼需要規劃、如何規劃三個基本問題;第二,跨學科視角,堅持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史學為鑒,從多學科視角探討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和經驗;第三,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查閱大量黨史、國史資料,深入回顧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細節,描繪中國共產黨領導五年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偉大歷程。
-
總論 規劃治理的邏輯
-
第一節 國家治理與規劃制度
-
一、從國家治理看國家發展
-
二、尋找中國奇跡背後的典型國家治理制度
-
三、中國特色的五年規劃制度
-
四、世界規劃興衰簡史
-
-
第二節 規劃治理的基本邏輯
-
一、三個基本理論問題
-
二、規劃是甚麼
-
三、為甚麼需要規劃
-
四、如何規劃
-
-
第三節 構建中國特色的規劃學理論
-
一、構建中國特色規劃學理論的方法論
-
二、馬學為體、西學為用
-
三、史學為鑒
-
-
-
第一章 探索中的五年規劃
-
第一節 1953年前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建設的規劃與準備
-
一、新國家的宏偉藍圖提出要依靠計劃
-
二、為計劃經濟做準備:組建國營經濟、調整工商業、建立計劃管理機制
-
三、國民經濟計劃的編制工作在摸索中前進
-
四、東北地區計劃經濟的最初實踐
-
-
第二節 「 一五」計劃—中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
-
一、毛澤東指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是「大仁政」
-
二、出訪蘇聯,簽訂協議
-
三、全國計劃系統確立「兩下一上」的工作程序
-
四、「五年計劃,計劃五年」
-
五、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投資舉動
-
六、「我國計劃史上的春天」
-
-
第三節 經歷大起大落的「二五」計劃
-
一、「各方面千軍萬馬,奔騰而來」
-
二、周恩來憂心表示,「搞計劃必須實事求是」
-
三、「二五」計劃建議提交中共八大
-
四、風雲突變,國家經濟建設脫離健康發展的軌道
-
-
第四節 「二五」計劃後的調整與八字方針
-
一、「 不要隱諱我們犯的錯誤,只有抓緊總結,才能及時指導」
-
二、「大家按計劃辦事,不要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
-
三、「現在是下決心糾正錯誤的時候了」
-
四、「 現在無論農業或者工業,都需要有一個恢復時期」
-
-
第五節 「 三五」計劃—從關注「吃穿用」到以備戰為中心
-
一、「吃穿用計劃」
-
二、毛澤東考慮「三五」計劃的出發點是準備戰爭
-
三、「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着覺」
-
四、 按毛澤東的要求,進一步研究「三五」計劃和三線建設問題
-
五、三線建設的全面鋪開及「三五」計劃的制定
-
六、努力完成「三五」計劃
-
-
第六節 「 四五」計劃—「三個突破」與兩次調整
-
一、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導致「三個突破」
-
二、「過去能搞的,現在搞不出來?我對此非常難過」
-
三、「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不搞生產,不能不搞技術」
-
四、「四五」計劃歷經曲折最終完成
-
-
第七節 經歷偉大歷史轉折的「五五」計劃
-
一、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的1976年
-
二、粉碎「四人幫」和新的「躍進」計劃的形成
-
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歷史轉折
-
四、「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提出
-
-
-
第二章 改革中的五年規劃
-
第一節 「 六五」計劃—國民經濟迎來又一個快速增長期
-
一、 鄧小平強調「重點是要抓調整,改革要服從於調整,有利於調整,不能妨礙調整」
-
二、「 久別重逢」的五年計劃—「六五」計劃向全社會公佈
-
三、 計劃經濟體制迎來重要轉變— 中共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
-
四、「六五」時期取得重大成就
-
-
第二節 「七五」計劃— 改革、起伏與發展
-
一、「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之後理論繼續突破
-
二、「力」的界限在哪裡—「七五」計劃在論爭中編制
-
三、「七五」開局過熱,陳雲提醒「頭腦要清醒些」
-
四、治理整頓見成效,「七五」計劃順利完成
-
-
第三節 「八五」計劃— 在「軟着陸」中實現高速增長
-
一、一面治理整頓,一面「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經濟
-
二、「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
三、南方談話後,中央調整「八五」計劃
-
四、宏觀調控與經濟「軟着陸」
-
五、「 八五」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執行得最好的五年計劃之一
-
-
第四節 「 九五」計劃的完成—「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
一、全新的國內、國際環境使「九五」計劃具備新的特點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
三、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及時調整「九五」計劃
-
四、「今年的經濟情況,確實是歷年以來最好的」
-
-
第五節 「 十五」計劃—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
一、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主線
-
二、編制「十五」計劃:全民討論、全社會參與
-
三、「 由於國際國內都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計劃的預期目標要留有餘地」
-
四、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
-
-
第三章 科學制定五年規劃
-
第一節 「十一五」規劃—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
一、「十一五」規劃編制的時代背景
-
二、民主、科學編制「十一五」規劃
-
三、「十一五」規劃的指導原則、發展目標
-
四、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指標
-
-
第二節 「十二五」規劃— 科學發展的行動綱領
-
一、中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
二、「十二五」規劃制定的步驟與過程
-
三、「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
-
四、「十二五」時期取得重大成就
-
-
第三節 「 十三五」規劃—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一、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
二、「 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
三、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景
-
四、「十三五」時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
-
第四章 中國式規劃圖譜
-
第一節 四樑八柱
-
一、嵌入國家治理的規劃制度
-
二、規劃編制和實施流程
-
三、「一體兩翼」的運行機制
-
-
第二節 演變之路
-
一、規劃內容之演變
-
二、規劃編制之演變
-
三、規劃實施之演變
-
-
第三節 歷史經驗
-
一、從多個視角提升規劃的科學性
-
二、集思廣益式的規劃編制
-
三、動員激勵式的規劃實施
-
-
-
第五章 中國式規劃走向未來
-
第一節 挑戰與應對
-
一、規劃內容方面
-
二、規劃編制方面
-
三、規劃實施方面
-
-
第二節 走向未來的五年規劃
-
一、「 十四五」規劃:在新時代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
二、中國式規劃的世界意義與研究展望
-
-
- 附錄 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內容提綱演變
- 參考文獻
- 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