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以儒立国:新生代新儒家新看法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1125464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國重新生長”是一個顯著的文明現象,“儒家復興”則是當下中國最重要的思想文化事件,二者的同頻共振以及對中國未來具有何種意義?書中圍繞這個問題,針對中國當下重大現實問題及思想理論熱點,介入公共事件和公共話題,由儒家代表性人物與意見領袖一一作答,集中展示了“儒家重新公共化”的最新思想成果。
本書內容系中國思想界著名網站儒家網之學術會講、獨家專訪、特約評論、熱點微訪等欄目的原創首發,直面現實,應時而發,思想深邃,見解獨到,具有很強的思想穿透力和時代性、代表性、可讀性。凡關心中國前途命運者,不可不讀。
  • ◆ 甲编:儒门会讲
    • 如何看待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公羊家的观点
    • 超左右、通三统、新党国——中国梦的儒家解读
  • ◆ 乙编:独家专访
    • 陈明:习近平纪念孔子,当然要高度肯定
    • 蒋庆:“回到康有为”是政治成熟的表现
    • 余东海:习近平终结了持续百年的“去中国化运动”
    • 秋风:没有比儒家更完整的治理理论体系
    • 张祥龙:儒家不会以西方为模板来强迫自己就范
    • 郭齐勇:儒家道统是中国立国之魂
    • 张新民:只有儒家才能解决中国认同分裂
    • 盛洪:儒家真精神是遵从天道而非皇帝
    • 康晓光:中国必须走向“儒家宪政”
    • 陈昭瑛:应以“一国良制、王道中国”来完成统一大业
    • 曾亦:国家已开始弘扬孝道,亲亲相隐是时候进入刑律了
    • 林安梧:“圣诞节”应该叫“耶诞节”,儒教是觉性的宗教
  • ◆ 丙编:回儒传统与国族重塑
    • 陈明:重拾回儒精神,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整合
    • 齐义虎:“明清回儒思想范式”对当下民族文化融通的启迪意义
    • 刘百淞:回儒传统是化解恐怖主义危机的一剂良药
  • ◆ 丁编:社评特约
    • 中国重新迎回孔子意味着什么?
    • 文革上演,台湾之殇
    • 贾敬龙被执行死刑不是法治的胜利
    • 医生的冷漠与医患矛盾激化
    • 聂树斌平反了,那么接下来呢?
    • 以忠恕之道审视“罗尔事件”
    • 中国宪法应该成为共同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依据
    • 莫让罗尔式网络慈善重演“天桥悲剧”
    • 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是无视和纵容
    • 中国人应该如何过“圣诞节”诸洋节
    • 法条虽密,难服人心
    • 比仿真枪“社会危害”更大的是恣意的权力
    • “新乡贤”不是“土豪劣绅”
    • 起义?抗暴?228事件首先需要从国家民族角度还原真相
    • 如何安顿毛泽东
    • 把民委改造升格为“中华民族建设委员会”
    • 外语是该退出高考了
    • 母辱伤人,理应无罪;司法改革,势在必行
    • 如何对治虐童:人性教化?制度监管?
    • 民间抵制外来强势文化,何错之有?——“圣诞节”随想
    • 大国宪制应妥善安顿人民尊严
    • 学生举报老师,为何不可助长此风?
    • 律彰国体,例本人情——从“古今之争”看张扣扣案
    • 尊重传统,适应现代——丧葬改革不应强制平坟
    • 2019 高考作文题解读:文明与复兴
    • 华洋关系正常化仍有待时日——从外国留学生事件说起
    • 从中华法系视角:大连13岁少年杀人适用“恤幼”吗?
    • 汉服照能否办证件,在今天不应成为一个问题
    • 不要让香港成为东亚孤儿
    • 只有六个“一律禁止”,才能根治形式主义
    • 张謇、南通与文庙
    • 丰县“八孩铁链女”拷问政府治理能力
  • ◆ 戊编:热点微访
    • 赞成“五四节”办传统成人礼,五四运动与反传统不能画等号
    • 儒家不背“女德培训”这个锅,女德的具体内涵需要与时俱进
    • 韩国将为儒家书院申遗是好事,说明儒家和现代政治没有冲突
    • 孔垂长照片没必要过分解读,当局尊重传统重视儒学是进步
    • 饶宗颐是非典型儒生,地位高于钱钟书、季羡林
    • 祭祀黄帝不应上升到国家层面,龙的传人不宜再提
    • 教科书不应删文天祥,也不应把儒家狭隘化为汉民族主义
    • 哀悼余英时,超越余英时
    • 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跟余英时有差异
  • 附录
    • 儒家民族主义——现代中国的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 ·郑永年
    • “大陆新儒家”及其批评者 ·慕朵生
    • 2016儒学新观察 ·刘百淞
    • 年度儒家十大热点观察:当代大陆新儒家正日益走向公共领域 ·吴欢
    • 大陆新儒学:时代背景、学术特征、阶段与人物 ·天心
  • 出版地 新加坡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