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東北亞近代空間的形成及其影響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08851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東北亞各地區如何從各自的傳統踏入近代化的進程?本書嘗試超越由西方創造的「亞洲」概念,再從世界性的視角重新把握亞洲的諸問題,書中收錄24位第一線學者的專論,圍繞「東北亞」此一主題,聚焦於西歐「近代」與東北亞在地理上和思想上「接觸空間」(contact zone)裡的各種「接觸/碰撞」(contact),呈現屬於東北亞的「近代」特徵。作者群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書分三部:
  第一部「從胚胎期到近代前夜的東北亞」,內容包括:飯山知保和岡洋樹兩位學者揭示元朝與清朝多層次靈活的統治構造,展現西方「近代」東漸以前東北亞的多樣性及其特徵;S. 楚倫從蒙古角度解讀涅爾琴斯克(尼布楚)條約中的「蒙古要素」;中村篤志考察漠北蒙古的「接觸空間」──驛站;韓東育從清國統治者的滿族角度思考「大中華」思想特質;澤井啟一與井上厚史從「心學」和「愛民」角度出發,呈現以儒學為中心的「中華」內部傳統亦具有多樣性;劉建輝以清朝至近代滿洲的生態、移民、鐵路為中心,考察滿洲國「近代」誕生的前提條件。
  第二部「對『近代』的接受、重組與再詮釋」,內容包括:石田徹與柳澤明以條約為事例,細緻描述東西方不同邏輯交錯的實際狀況;茂木敏夫探討近現代中國在近代化過程中支撐「中國式秩序」的理念,及其與傳統的關係;井上治與黃克武關注蒙古和中國在追求近代國家建構過程中,知識人圍繞民族、歷史、認同等問題的思考和努力;張寅性、李曉東與山本健三分別以俞吉濬和福澤諭吉、梁啟超和穗積陳重、申采浩和克魯泡特金為例,闡明東北亞知識人對蘇格蘭啟蒙思想、近代自然法思想、無政府主義的接納及其「再詮釋」的特徵;李正吉溯及朝鮮末期,考察韓國民主主義形成的歷史過程。
  第三部為「『接觸』的『光』與『影』」,其中,波平恒男、松田利彥、王中忱與Eduard Baryshev分別從琉球(沖繩)、大韓帝國、「蒙疆」和薩哈林州的角度出發,聚焦近代的殖民地統治,深入探討在「近代」背景下形成的「中心-周邊」構造所產生的歧視與壓迫問題,可視為近代化衝擊造成的「影」;另一方面,我們由森永貴子關於近代俄羅斯與中國間茶葉貿易的研究、趙誠倫關於濟州島民的移動歷史及其跨國認同的考察,以及娜荷芽關於民國時期蒙古族有識之士為保存民族文化付出的努力等文章,亦可看見在近代革命和殖民主義帶來的動蕩中,處於「接觸空間」裡始終頑強生活著的人們所透顯出的生命之光。
  • 作者群
  • 譯者群
  • 緒論/李曉東
  • 第一部 從胚胎期到近代前夜的東北亞
    • 第一章 蒙古與「中國」的接壤地帶:12至14世紀的華北——蒙古帝國的統治與華北社會的變遷/飯山知保
    • 第二章 大清國歷史記述中的蒙古史脈絡/岡洋樹
    • 第三章 涅爾琴斯克條約中的「蒙古」問題:統治與解決/S.楚倫
    • 第四章 驛站守護人:蒙古國喀喇沁集團的歷史與記憶/中村篤志
    • 第五章 從《大義覺迷錄》到《清帝遜位詔書》/韓東育
    • 第六章 東亞地區多樣性的形成——以「心學」為題材/澤井啟一
    • 第七章 朝鮮的近代國家構想:「民國」與「愛民」/井上厚史
    • 第八章 生態、移民、鐵道——滿洲「近代」的形成軌跡/劉建輝
  • 第二部 對「近代」的接受、重組與再詮釋
    • 第九章 對馬與外國船隻——到港與出港/石田徹
    • 第十章 俄清外交交涉中的溝通隔閡——以18世紀初及19世紀中葉的兩個事例為考察對象/柳澤明
    • 第十一章 中國式秩序的理念——其特徵及在近現代的問題化/茂木敏夫
    • 第十二章 扎木察拉諾描繪的蒙古近代空間/井上治
    • 第十三章 辭彙、戰爭與東亞的國族邊界:「中國本部」概念的起源與變遷/黃克武
    • 第十四章 俞吉濬的文明社會構想與蘇格蘭啟蒙思想——東亞接受近代思想及其變化的一個形態/張寅性
    • 第十五章 近代中國對法理學的接受與展開——梁啟超對中國「自然法」的「發現」/李曉東
    • 第十六章 朝鮮的「無政府主義式近代」:20世紀初東亞克魯泡特金主義的擴散和《朝鮮革命宣言》/山本健三
    • 第十七章 朝鮮末期的近代空間——民主主義土壤的培育/李正吉
  • 第三部 接觸(contact)的「光」與「影」
    • 第十八章 再考沖繩的近代——關於日本帝國與同化主義的問題/波平恒男
    • 第十九章 大韓帝國時期漢城的自來水管道建設——從其與殖民地都市「京城」的二重構造論的關聯說起/松田利彥
    • 第二十章 繪製「蒙疆」——從軍畫家深澤省三的美術活動與創作/王中忱
    • 第二十一章 近代東北亞的形成與俄羅斯邊疆——1920年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事件和薩哈林州的保障佔領/Eduard Baryshev
    • 第二十二章 清朝門戶開放後俄國的茶葉貿易——以恰克圖、漢口的流通為例/森永貴子
    • 第二十三章 近代過渡時期濟州島民的移動和跨國認同/趙誠倫
    • 第二十四章 1910-1930年代蒙古族的文化教育活動:以東蒙書局、蒙古文化促進會及東北蒙旗師範學校為例/娜荷芽
  • 研究歷程/李正吉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