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代日本「建國」的統一戰爭◀
以薩長討幕派為首 對江戶幕府發動討伐
從京都南郊的鳥羽‧伏見,今日東京的上野,東北地區到北海道
成功將「天皇」權威推展至日本每一寸土地
本書《戊辰戰爭:還原被隱藏的真實》係暢銷歷史書作家洪維揚前作《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之接續作品。內容上起慶應三年十二月九日(格列高里曆1868年1月3日)小御所會議之後,下迄明治二年五月十八日(格列高里曆1869年6月27日)蝦夷政權總裁榎本武揚以下所有官員在蝦夷地向新政府軍陸軍總裁黑田清隆,海軍總裁增田虎之助等人降伏為止,前後歷時一年五個多月,共計五百四十二天。
本書以「戊辰戰爭」為題,即以這歷時一年多的一連串戰爭為主題,於第一,三,六,七,九,十,十二各章中,分別撰述戊辰戰爭中有名的個別戰役,而這些戰役甚少或幾乎未曾在以往的中文書籍中提及。除了第六,七兩章因配合敘述上的需要而調換章次外,大抵上按照時間發生的順序(或是多場戰役約略在同時進行)撰寫。
戊辰戰爭期間並非總是處在戰火之下,這一年多也發生不少外交,政治上以及區域性的事件,諸如神戶事件.堺事件,『五條御誓文』.『五榜揭示』.『政體書』的頒布,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江戶無血開城,奧羽越列藩同盟的締結以及蝦夷政權的建立,本書在個別的戰爭與戰爭之間穿插上述事件,除了這些事件對於明治時代的日本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外,更希望提供讀者多元的閱讀樂趣。
⊙是東軍vs.西軍,還是官軍vs. 賊軍?為戊辰戰爭中對立的兩方正名
在本書中除了引用的史料原文外,對於效命朝廷的薩長等西國諸藩不以「官軍」或「西軍」稱之,而代之以「新政府軍」。若以「官軍」稱之,則與之相對立場的就必須以「賊軍」稱之,這種二分法明顯帶有歧視意味,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不應沿用這種帶有歧視的字眼。在鳥羽.伏見之戰加入新政府陣營的大致上位在京都以西的諸藩,以「西軍」稱之並無不當。鳥羽.伏見之戰以後不少譜代或關東諸藩也加入新政府軍,此時再使用「西軍」這一名稱不僅不恰當,也會對讀者造成誤解,讓讀者誤以為新政府成員始終只有西國諸藩,作者認為「新政府軍」應該是比較適合的稱呼。
同理,除了引用的史料原文外,對於幕府勢力作者也不以「賊軍」稱之,而代之以「幕府軍」。不過,與新政府軍敵對的「幕府軍」成員較為複雜,一律稱為「幕府軍」顯然不符實際情況,因此作者在前述的第一階段稱為「幕府軍」,因為這階段與新政府軍作戰的勢力以幕府軍諸隊為主;第二階段與新政府軍作戰的勢力主要為奧羽越諸藩,由於此時已締結奧羽越列藩同盟,故以「同盟軍」稱之;奧羽越列藩同盟在第二階段結束前已向新政府降伏,「同盟軍」不適合用在第三階段,改以「蝦夷政權」或「幕府諸隊」稱之。
以下就請讀者諸君跟著這部著作,進入戊辰戰爭的年代吧!
以薩長討幕派為首 對江戶幕府發動討伐
從京都南郊的鳥羽‧伏見,今日東京的上野,東北地區到北海道
成功將「天皇」權威推展至日本每一寸土地
本書《戊辰戰爭:還原被隱藏的真實》係暢銷歷史書作家洪維揚前作《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之接續作品。內容上起慶應三年十二月九日(格列高里曆1868年1月3日)小御所會議之後,下迄明治二年五月十八日(格列高里曆1869年6月27日)蝦夷政權總裁榎本武揚以下所有官員在蝦夷地向新政府軍陸軍總裁黑田清隆,海軍總裁增田虎之助等人降伏為止,前後歷時一年五個多月,共計五百四十二天。
本書以「戊辰戰爭」為題,即以這歷時一年多的一連串戰爭為主題,於第一,三,六,七,九,十,十二各章中,分別撰述戊辰戰爭中有名的個別戰役,而這些戰役甚少或幾乎未曾在以往的中文書籍中提及。除了第六,七兩章因配合敘述上的需要而調換章次外,大抵上按照時間發生的順序(或是多場戰役約略在同時進行)撰寫。
戊辰戰爭期間並非總是處在戰火之下,這一年多也發生不少外交,政治上以及區域性的事件,諸如神戶事件.堺事件,『五條御誓文』.『五榜揭示』.『政體書』的頒布,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江戶無血開城,奧羽越列藩同盟的締結以及蝦夷政權的建立,本書在個別的戰爭與戰爭之間穿插上述事件,除了這些事件對於明治時代的日本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外,更希望提供讀者多元的閱讀樂趣。
⊙是東軍vs.西軍,還是官軍vs. 賊軍?為戊辰戰爭中對立的兩方正名
在本書中除了引用的史料原文外,對於效命朝廷的薩長等西國諸藩不以「官軍」或「西軍」稱之,而代之以「新政府軍」。若以「官軍」稱之,則與之相對立場的就必須以「賊軍」稱之,這種二分法明顯帶有歧視意味,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不應沿用這種帶有歧視的字眼。在鳥羽.伏見之戰加入新政府陣營的大致上位在京都以西的諸藩,以「西軍」稱之並無不當。鳥羽.伏見之戰以後不少譜代或關東諸藩也加入新政府軍,此時再使用「西軍」這一名稱不僅不恰當,也會對讀者造成誤解,讓讀者誤以為新政府成員始終只有西國諸藩,作者認為「新政府軍」應該是比較適合的稱呼。
同理,除了引用的史料原文外,對於幕府勢力作者也不以「賊軍」稱之,而代之以「幕府軍」。不過,與新政府軍敵對的「幕府軍」成員較為複雜,一律稱為「幕府軍」顯然不符實際情況,因此作者在前述的第一階段稱為「幕府軍」,因為這階段與新政府軍作戰的勢力以幕府軍諸隊為主;第二階段與新政府軍作戰的勢力主要為奧羽越諸藩,由於此時已締結奧羽越列藩同盟,故以「同盟軍」稱之;奧羽越列藩同盟在第二階段結束前已向新政府降伏,「同盟軍」不適合用在第三階段,改以「蝦夷政權」或「幕府諸隊」稱之。
以下就請讀者諸君跟著這部著作,進入戊辰戰爭的年代吧!
-
第七章 宇都宮、今市之戰 慶應四年三月十三日-五月六日
-
一、近藤勇斬首
-
二、市川、船橋及其後續的八幡、姉崎之戰
-
三、第一回宇都宮城攻防戰
-
四、第二回宇都宮城攻防戰
-
五、今市之戰
-
六、前進會津
-
豆知識 沖田總司的一生
-
-
第八章 成立奧羽越列藩同盟 慶應四年一月十七日-六月十六日
-
一、玉蟲左大夫與萬延元年遣美使節團
-
二、奧羽鎮撫總督進入仙台
-
三、白石列藩會議
-
四、會津藩的軍制改革
-
五、奧羽鎮撫總督參謀世良修藏暗殺事件
-
六、會庄同盟到奧羽越列藩同盟
-
七、盟主輪王寺宮公現入道親王
-
豆知識 江戶改名東京
-
-
第九章 北越戰爭及庄內戰爭 慶應四年四月十九日-明治元年九月廿六日
-
一、新政府軍進軍越後
-
二、小千谷會談
-
三、朝日山爭奪戰
-
四、西鄉吉二郎、河井繼之助戰死
-
五、庄內戰爭
-
豆知識 越後長岡藩家老河井繼之助
-
-
第十章 會津戰爭 慶應四年閏四月廿日-明治元年九月廿二日
-
一、攻下白河城
-
二、鄰近諸藩的降伏
-
三、二本松少年隊的奮戰
-
四、占領母成峠陣地
-
五、飯盛山上的悲劇
-
六、祐宮即位及改元明治
-
七、國破山河在……
-
豆知識 「北斗以南皆帝州」的斗南藩
-
-
第十一章 蝦夷政權 慶應四年八月十九日-明治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
一、榎本武揚艦隊北上
-
二、攻克五稜郭
-
三、平定松前藩
-
四、難以置信的意外
-
五、蝦夷政權成立
-
豆知識 蝦夷政權核心地五稜郭及建造者武田斐三郎其人
-
-
第十二章 箱館戰爭 明治元年十月廿九日-明治二年五月十七日
-
一、列強撤除「局外中立」的過程
-
二、宮古灣海戰
-
三、箱館戰爭
-
四、制海權的喪失
-
五、一本木關門之戰
-
六、箱館總攻擊
-
豆知識 倖存至明治時代的新選組隊士們
-
- 結束語 戊辰戰爭結束後的處置
- 參考書目
- 江戶時代時辰與現代時間對照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