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容全面╳循序漸進╳結構合理╳講解細膩╳條理清晰╳通俗易懂
創新方法團隊根據多年研究及教學經驗總結出的精華之作
「技術系統的設計,在一百年前是一種藝術,現在已經成為精確科學……TRIZ理論的實質在於它將從根本上改變產生新技術思想的流程。」
──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kh Altshuller)
▎首先,什麼是TRIZ理論?
──其實就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
其縮寫為TRIZ,此即該理論最常用的稱呼。
英語通常將TRIZ譯作TIPS,中文譯作「萃思」。
1956年,阿奇舒勒首次發表〈發明創造心理學和技術進化理論〉。該文是第一篇正式發表的TRIZ論文,文中介紹了技術衝突、理想化、創造性系統思維、技術系統完整性定律、發明原理等,象徵著TRIZ理論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1961年,阿奇舒勒出版了《如何學會發明》。隨著TRIZ理論在蘇聯境內影響力的提升,逐漸成為了科學家、發明家以及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1970年代,質場分析、標準解系統、學科效應庫等工具初始版本的誕生,更使TRIZ理論羽翼漸豐。
▶TRIZ理論認為解決某個創新問題的困難程度,取決於對該問題描述的標準化程度,這也是TRIZ各基本工具將特殊問題轉化為標準問題的主要思維。
▎關於「發明等級」你不知道的事
──如何評價一個專利的創新水準?
有些專利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簡單改進;
有些專利是提出了原來根本不存在的全新技術系統。
該如何制定相對客觀的標準來評價它們在創新程度上的差異?
◎第一級發明
解決方案明顯,屬於常規設計問題或技術系統的簡單改進,可以利用個人的、本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加以解決,大約35%的問題屬於這一級。
◎第二級發明
對技術系統的局部進行改進,所需知識僅涉及到單一工程領域,常常利用折衷設計思維降低技術系統內存在矛盾的危害性,大約45%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第三級發明
對技術系統進行了本質性的改進,大大提升了系統性能。這其中所需的知識涉及不同工程領域,設計過程須解決矛盾,大約16%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第四級發明
全面升級現有技術系統,引入完全不同的體系和全新的工作原理來完成技術系統的主要功能。需要用到不同科學領域的知識,大約4%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第五級發明
透過發現新的科學現象或新物質來建立全新的技術系統,所需知識涉及到整個人類的已知範疇,只有1%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阿奇舒勒認為克服技術系統中存在的矛盾是創新的最主要特徵之一,基於此思維,他提出了發明專利的五個等級。
▎你有聽過5W1H嗎?
──何因、對象、地點、時間、人員、方法
五個「為什麼」分析,也被稱為六問分析法,
是一種診斷性技術,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
【經典實例】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見到有條生產線的機器經常停轉,修過多次仍不見好轉。
問:「為什麼機器停了?」答:「保險絲斷了。」
問:「為什麼保險絲斷了?」答:「因為超過了負荷。」
問:「為什麼超過負荷呢?」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問:「為什麼潤滑不夠?」答:「因為潤滑油泵吸不上油來。」
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答:「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
問:「為什麼磨損呢?」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其核心就是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沒有好的理由」或直到一個新的故障模式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本書特色:本書是一本專門講解如何靈活運用發明問題解決理論進行創新應用的著作。書中內容不僅提供了與產業和經濟發展實際結合的教學與實際案例,還分享了在運用創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是一本兼顧理論與實踐的「學用結合」的書籍。
創新方法團隊根據多年研究及教學經驗總結出的精華之作
「技術系統的設計,在一百年前是一種藝術,現在已經成為精確科學……TRIZ理論的實質在於它將從根本上改變產生新技術思想的流程。」
──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kh Altshuller)
▎首先,什麼是TRIZ理論?
──其實就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
其縮寫為TRIZ,此即該理論最常用的稱呼。
英語通常將TRIZ譯作TIPS,中文譯作「萃思」。
1956年,阿奇舒勒首次發表〈發明創造心理學和技術進化理論〉。該文是第一篇正式發表的TRIZ論文,文中介紹了技術衝突、理想化、創造性系統思維、技術系統完整性定律、發明原理等,象徵著TRIZ理論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1961年,阿奇舒勒出版了《如何學會發明》。隨著TRIZ理論在蘇聯境內影響力的提升,逐漸成為了科學家、發明家以及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1970年代,質場分析、標準解系統、學科效應庫等工具初始版本的誕生,更使TRIZ理論羽翼漸豐。
▶TRIZ理論認為解決某個創新問題的困難程度,取決於對該問題描述的標準化程度,這也是TRIZ各基本工具將特殊問題轉化為標準問題的主要思維。
▎關於「發明等級」你不知道的事
──如何評價一個專利的創新水準?
有些專利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簡單改進;
有些專利是提出了原來根本不存在的全新技術系統。
該如何制定相對客觀的標準來評價它們在創新程度上的差異?
◎第一級發明
解決方案明顯,屬於常規設計問題或技術系統的簡單改進,可以利用個人的、本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加以解決,大約35%的問題屬於這一級。
◎第二級發明
對技術系統的局部進行改進,所需知識僅涉及到單一工程領域,常常利用折衷設計思維降低技術系統內存在矛盾的危害性,大約45%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第三級發明
對技術系統進行了本質性的改進,大大提升了系統性能。這其中所需的知識涉及不同工程領域,設計過程須解決矛盾,大約16%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第四級發明
全面升級現有技術系統,引入完全不同的體系和全新的工作原理來完成技術系統的主要功能。需要用到不同科學領域的知識,大約4%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第五級發明
透過發現新的科學現象或新物質來建立全新的技術系統,所需知識涉及到整個人類的已知範疇,只有1%的問題屬於此等級。
▶阿奇舒勒認為克服技術系統中存在的矛盾是創新的最主要特徵之一,基於此思維,他提出了發明專利的五個等級。
▎你有聽過5W1H嗎?
──何因、對象、地點、時間、人員、方法
五個「為什麼」分析,也被稱為六問分析法,
是一種診斷性技術,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
【經典實例】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見到有條生產線的機器經常停轉,修過多次仍不見好轉。
問:「為什麼機器停了?」答:「保險絲斷了。」
問:「為什麼保險絲斷了?」答:「因為超過了負荷。」
問:「為什麼超過負荷呢?」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問:「為什麼潤滑不夠?」答:「因為潤滑油泵吸不上油來。」
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答:「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
問:「為什麼磨損呢?」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其核心就是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沒有好的理由」或直到一個新的故障模式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本書特色:本書是一本專門講解如何靈活運用發明問題解決理論進行創新應用的著作。書中內容不僅提供了與產業和經濟發展實際結合的教學與實際案例,還分享了在運用創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是一本兼顧理論與實踐的「學用結合」的書籍。
- 前言
-
第1篇 問題分析篇
-
第1章 TRIZ理論基礎
-
1.1 TRIZ理論的起源
-
1.2 TRIZ理論的傳播
-
1.3 TRIZ理論的兩大革命性貢獻
-
1.4 TRIZ理論的基本概念
-
1.5 本章小結
-
-
第2章 系統功能分析與系統裁剪
-
2.1 系統功能的定義
-
2.2 系統功能分析
-
2.3 系統裁剪
-
-
第3章 系統因果分析
-
3.1 常見的因果分析方法
-
3.2 因果分析的流程
-
3.3 因果分析案例
-
3.4 本章小結
-
-
第4章 系統資源分析
-
4.1 常見的資源類型
-
4.2 派生資源與差動資源的內涵及應用
-
4.3 改進型九宮格法和擴展型資源列表
-
4.4 系統三大分析方法總結與問題突破點的選擇
-
-
-
第2篇 問題解決篇
-
第5章 矛盾分析與發明原理
-
5.1 工程參數和技術矛盾
-
5.2 發明原理
-
5.3 2003矛盾矩陣及應用
-
5.4 發明原理及矛盾矩陣實戰演練
-
5.5 物理矛盾和分離原理
-
5.6 本章小結
-
-
第6章 質-場模型及標準解
-
6.1 質-場模型簡介
-
6.2 四種基本的質-場模型
-
6.3 標準解的定義和使用流程
-
6.4 76個標準解詳解
-
6.5 質-場模型及標準解實戰演練
-
-
第7章 科學效應與知識庫
-
7.1 科學效應與知識庫簡介
-
7.2 功能庫和屬性庫的使用流程
-
7.3 科學效應與知識庫實戰案例
-
-
第8章 S曲線及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
8.1 S曲線的定義及各階段內涵
-
8.2 S曲線的應用方式及價值
-
8.3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
8.4 本章小結
-
-
第9章 最終理想解
-
9.1 尋求最終理想解的流程
-
9.2 理想化最終結果應用實例
-
-
第10章 創新思維方法
-
10.1 慣性思維
-
10.2 STC算子
-
10.3 金魚法
-
10.4 小矮人法
-
10.5 本章小結
-
-
-
第3篇 實戰案例篇
-
第11章 TRIZ解題流程
-
11.1 TRIZ解題流程概覽
-
11.2 工程問題描述
-
11.3 問題分析
-
11.4 問題解決
-
11.5 方案匯總
-
-
第12章 應用TRIZ解題流程綜合案例
-
12.1 降低智慧鎖電容式觸控按鍵故障率
-
12.2 改善縫紉機牙架處漏油問題
-
12.3 降低自動分揀機大轉盤線性馬達的溫度
-
-
-
附錄
-
附錄 A 學科效應庫效應列表
-
附錄 B 習題參考答案
-
B.1 矛盾提取練習
-
B.2 分離原理解決物理矛盾綜合練習
-
B.3 建構質-場模型訓練
-
B.4 運用標準解解決問題訓練解析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