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陸象山繼承孟子心學的主要精神,再予以發展深化成「心即理」這一扼要而精闢的心學命題。他在心學的實踐工夫上吸收了禪宗接引後學的開悟方法,將德性生活的體現及儒家思想的開展,直接訴諸道德的本心。其切己觀省的辨 志、立乎其大以及尊德樂道的精神,活生生地彰顯了心學的靈魂,鼓舞了人內在德性生命的生機,建立了人性生活的尊嚴與價值,照明了人性生命莊嚴的遠景,更在南宋建立了與朱熹對峙的心學典範,成為宋明哲學的一大典型。本 書蒐集多方材料,回歸原典,嚐試以清晰的語言解析闡釋象山哲學的諸般概念之涵義,且儘量予以較公允和平實的批判,期揭示其貢獻與侷限。
-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 自 序
-
第一章 緒 論
-
一、何謂理學?
-
二、宋代理學興起的緣由
-
三、宋代理學的主要課題
-
-
第二章 象山哲學的學脈及其著作
-
一、象山的學歷
-
二、象山心學所由形成的學脈
-
三、象山的著作
-
-
第三章 象山心學的方法
-
一、象山心學的特質
-
二、象山心學方法的歷史脈絡
-
三、象山心學方法所由生的時代要求
-
四、以本心含具「理」來闡釋儒家「仁」的內涵
-
五、以大公無私性言心同、理同
-
六、確立尊德性的絕對優越性
-
七、象山「理」概念所指謂的範域
-
八、論 評
-
-
第四章 象山的存有論
-
一、太極為萬事萬物的終極之理
-
二、攝天、道、理、性於心的一本論
-
-
第五章 象山的心性論
-
一、儒家對心性問題的開展及其對象山哲學的重要性
-
二、「心即理」的涵義
-
-
第六章 象山的知識論
-
一、象山對當時知識界心態之評析
-
二、象山提示求真知實解的方法
-
-
第七章 象山的教養論
-
一、教育論
-
二、修行工夫論
-
-
第八章 象山的政治思想與實踐
-
一、民本的政治理念
-
二、義理重於名分的君臣關係
-
三、政論與政績
-
-
第九章 朱陸論學及其各自的思想立場
-
一、前 言
-
二、朱子理氣論下之心統性情的心性觀
-
三、象山統貫天、理、心、性為一的道德形上觀
-
四、觀朱子對象山的批判
-
五、觀象山對朱子的批判
-
六、太極圖說之爭
-
-
第十章 陸象山與禪
-
一、歷來學者認象山心學為禪學之梗概
-
二、象山心學與禪學之辨微
-
三、象山的儒佛之判
-
-
第十一章 陸學的後續及其時代意義
-
一、象山學說的流傳
-
二、陸學對當前的時代意義
-
- 主要參考書目
- 象山先生年表
- 版權宣告
- 封 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