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上田義文(Yoshifumi Ueda, 1904-1993)之唯識著作乃係日本昭和年代的瑰寶。雖然上田以行文難深見稱,但是本書作者對之作出絲絲入扣、系統分明的釐清與分析。特別地,通過現象學的進路,作者對上世紀轟動日本佛學界的上田-長尾論爭作出嶄新的解釋與仲裁。這不但使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的意識哲學得到一美妙的結合,而且於現象學運動中標誌從「觀念論現象學」至「非觀念論現象學」之範式轉移的完成。
作者以「一口盡吞九江水」之姿吸納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佛學硏究的精華,其去蕪存菁之深刻功夫,直可以與當年孤身西遊、去國十七年於天竺取經的唐玄奘相比。在唯識學與量論傳入漢土上,兩位陳氏宗親的努力,可謂千古輝映!本書固是漢語佛學界自牟宗三之《佛性與般若》以降最重要的論著,亦係於國際唯識學與量論研究上一座全新的里程碑!
又作者同時編譯由上田親自授權與撰寫代序的論文集:《色即空‧空即色:上田義文唯識學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2022),讀者宜一併參考閲讀。
作者以「一口盡吞九江水」之姿吸納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佛學硏究的精華,其去蕪存菁之深刻功夫,直可以與當年孤身西遊、去國十七年於天竺取經的唐玄奘相比。在唯識學與量論傳入漢土上,兩位陳氏宗親的努力,可謂千古輝映!本書固是漢語佛學界自牟宗三之《佛性與般若》以降最重要的論著,亦係於國際唯識學與量論研究上一座全新的里程碑!
又作者同時編譯由上田親自授權與撰寫代序的論文集:《色即空‧空即色:上田義文唯識學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2022),讀者宜一併參考閲讀。
- 導論
-
第一章 「唯識古學」的重新定位
-
第一節 「唯識古學」之「傳統解釋」
-
第二節 上田對「唯識古學」之「傳統解釋」的批判
-
第三節 上田對「傳統解釋」的批判之現象學涵義
-
-
第二章 真諦「三性說」特質之釐清
-
第一節 「三性說」的三種解釋立場
-
第二節 緣生依他之三性說
-
第三節 「緣生依他」與「二分依他」之關係
-
第四節 從現象學角度看「唯識新學」的「三性說」之失
-
-
第三章 安慧「識轉變說」之定性分解
-
第一節 「唯識新學」之「識轉變」解釋—「能變思想」
-
第二節 「同時因果說」vs.「異時因果說」
-
第三節 一種現象學式仲裁
-
-
第四章 唯識說與觀念論
-
第一節 關於ākāra一詞在《安慧釋》中之意義
-
第二節 「所識(=對象=境)如何可能」之問題
-
第三節 「識」之「相續性」
-
第四節 「量論」vs.「觀念論」:現象學式照察
-
- 第五章 結論
- 附錄一 唯識哲學與沙特現象學
- 附錄二 唯識宗「佛性觀」:真諦唯識vs.法相宗
- 附錄三 「批判佛教」之兩項獨斷
- 參考文獻
- 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6116/92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