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03120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乘載臺北人三十年記憶的中華商場
從黑手打鐵的赤峰街到文青的赤峰街
2022年全世界最期待的建築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曾經荒置的公務眷舍審計新村,搖身成為臺中最受歡迎文創景點
從孩子日常生活的視角,將鄒族文化傳統融入設計的阿里山達邦國小

五個建築場域,
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殷寶寧以地域為經,年代為緯,在建築與文化的交織論述中,觀察設計如何回應使用者的想像與實境。最初以中華商場啟章,在於該建築承載了臺灣在戰後現代化過程中,追求在城市景觀與建築表徵上的現代性之夢。接著來到捷運中山站與雙連站之間的赤峰街街區,曾經是黑手油氣產業聚集之處,而今反差萌地構成文青青睞的文創聚落。
再往北邊走一點,回到劍潭與基隆河前世的探索中,一座明星建築要如何轉身變為一座演藝廳呢?離開臺北,臺中的審計新村,創意工作者的群聚及其構成的創意聚落,帶動區域活化,具體回應了設計文化不僅是一個過程,更具高度能動性的價值。繼續往南到了北回歸線,百年達邦國小重建,應該長成什麼樣子?「設計」如何作為一種傳遞文化與歷史重量的媒介?建築生產要如何滿足這個社會單位,並且傳遞出具鄒族族群主體意識的文化形式?
透過這些詰問,我們在殷寶寧的文字中飛越臺灣的百年建築構成,以鳥瞰的視角,踏實的取材,照見設計在建築與文化之間以何樣的角色現身。
  • 推薦序
    • 城市的懸念/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 搭建一座改變建築思維的橋頭堡/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 記憶與想像:生產與剩餘的城市地景/陳正菁|浮光、春秋書店創辦人
  • 序 設計:在建築與文化之間
  • 第一章 建築現代性的想像及其終結:中華商場的誕生與死亡
    • 中華商場的誕生:一個現代性的想像方案
    • 中華商場的建築空間生產與文化形式分析
    • 中華商場的死亡:現代性的終結或再生?
    • 結論:永不衰竭的夢?
  • 第二章 都市生活與街道記憶考現:重描臺北市赤峰街
    • 赤峰街:空間的生產
    • 從有機發展到城市規劃:從清領以降到殖民統治
    • 從都市規劃到產業空間生產:戰後赤峰街與城市有機發展軌跡
    • 街道的再現空間:文學與新聞報導中再現的赤峰街
    • 結語:街道為何重要?
  • 第三章 全球化下都市再生與名牌建築:庫哈斯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設計文化與都市再生
    • 中山北路-劍潭-基隆河舊河道都市開發歷程
    • 城市文化治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政策的成形與啟動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發案與周邊房地產
    • 庫哈斯OMA團隊及其專業論述
    • 建築量體與士林夜市的戲劇性言說
  • 第四章 建築變身演藝廳?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行動者網絡研究
    • 研究對象與分析取徑:行動者網絡理論
    • 臺北市政府的文化治理軌跡概述
    • 建築設計團隊視角
    • 非人行動者:建築物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專業詮釋
  • 第五章 審計新村變身記:城市文化治理與創意場域形構
    • 前言:審計新村變身記?
    • 從網絡治理到「創意場域」
    • 從臺中地區五大村到審計新村的誕生
    • 多元網絡治理實踐下的審計新村變身故事
  • 第六章 以設計人類學反思學校設計過程:阿里山達邦國小個案研究
    •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研究分析架構
    • 臺灣戰後教育體制與校園空間變遷圖繪
    • 個案分析:達邦國小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