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毒理學全書:長期失眠、內分泌失調、腹瀉……理解生活中潛伏的各類毒物,激發人體保護機制的防毒聖經

出版日期
2023/03/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481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未來的家,能有怎樣的可能性?
成為一家人,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同志家庭、代孕生子、跨性別家庭、親職協作、自主單親
40年研究證據支持背書 逐一打破主流家庭價值框架迷思

★ 獻給多元自由的臺灣 ★ 獨家收錄中文版作者序 ★

尋求關係永續新可能,真實動人的非典型成家實例分享
只要有愛,我們就是一家人 


「多元的家庭結構並不代表家庭的衰落;相反地,家庭的多元化讓人看到了更多我們原先所無法想像的、豐富的可能性。在本書中,葛倫伯克教授說明了許多創造孩子或成為父母的新方法;她也檢視這些革新如何在過去四十多年間演變,將一些原本不為人知的家庭帶到陽光下。在陳述過程中,她用上了許多鮮明的、細膩的感情敘事。就本質上來說,這是一本關於愛的書。」
——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背離親緣》(Far From the Tree)作者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那些對新型態家庭感興趣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在這本書裡找到他們尋找的答案。……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改變反對者的想法,因為研究結果已經顯示,新型態家庭所面對的問題並非來自於家庭內部,而是源自於他人的偏見以及不了解。」
——節錄自台灣中文版作者序

──────────────────────────────────────────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對家庭形式的理解經歷了一場革命,當今的家庭已不再是單一定義。從同志父母到代孕、捐贈受孕和試管嬰兒,無一不挑戰傳統對家庭的想像。但是,這些改變對孩子本身的成長,是否會造成影響?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劍橋大學家庭研究中心的蘇珊.葛倫伯克教授訪問了女同志母親、男同志父親、自主性單親父母、捐贈受孕父母、共同父母、跨性別父母、代孕者和捐贈者,更將調查重點放在他們的孩子身上,透過對孩子的長期訪談,來探究他們是否與傳統家庭的孩子一樣健康長大。她發現,答案是肯定的。家庭成員間的羈絆──而非家庭的形式──才是創造平安快樂未來的關鍵。

蘇珊的研究證明了,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如何運作,而不是如何形成;無論家庭形式為何,只要用心經營,孩子都可以有一個充滿愛和安全的家──儘管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會面臨他人的偏見。20世紀70年代,蘇珊首次踏入這塊研究領域,是因為她讀到一篇關於女同志母親的孩子被強行奪走的報導。這樣的悲劇,致使她一直努力不懈地挑戰陳腐的觀念,防止更多家庭被無端拆散。本書講述了這些家庭的故事,描寫他們的掙扎和勝利,同時讚許更多新型多元家庭的出現。

未來,人們無須為傳統家庭的瓦解而擔心,因為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新的可能性,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家庭形式,找到新的出路。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都可能覺得自己孑然一身,無「家」可歸;但如果能調整標準,擴大想像,那麼即便沒有血緣關係,也能組成新型態的家庭。重要的是,去尊重、接納各種不同的家庭形式;無論在哪一種形式的家庭中成長,孩子都能幸福快樂地長大。
  • 推薦序 普通人的毒理學敲門磚
  • 推薦序 揭開毒理學迷霧的第一步
  • 推薦序 在充滿毒物的環境裡趨吉避凶
  • 自序 從難以想像到竭盡所能
  • 目錄
  • Chapter1 毒理學概論
    • 毒理學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 中毒的管道
    • 從對毒理學的認知防止中毒
    • ▍毒物的排放,你我都有責
  • Chapter2 毒理學的「劑量」概念
    • 引發毒性反應的因素
    • 不同種類的劑量與毒性反應關係
    • ▍水喝多了也會中毒?一切都跟劑量有關!
  • Chapter3 各種毒性試驗的標準和概況
    • 為何要做毒性測試
    • 依據暴露時間差異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 ▍毒性試驗比較
    • 依據發育及生殖毒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 依據誘突變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 ▍現今較為知名的突變案例
    • 依據致癌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 依據免疫毒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 ▍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失智症
    • 其它毒性測試
  • Chapter4 人體如何面對毒物的入侵?
    • 毒物進到細胞的方式
    • 吸收:毒物被人體吸收的途徑
    • 分布:毒物散布到全身的過程
    • ▍大腦的保護機制:腦血管障壁
    • ▍胎盤如何保護腹中的孩子?
    • 代謝:讓毒物失去能力的方式
    • 排泄:排出毒物的最後一關
    • 人體自身的排毒機轉:穀胱甘肽
  • Chapter5 毒性如何侵蝕身體機能?
    • 如何評估毒性的效果?
    • 毒性與標靶分子間的關係
    • 造成的後果
    • 細胞分子自體修復的方法
  • Chapter6 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毒
    • 食品添加物:飲食中常見的化合物
    • 塑膠毒素:現代文明的新危機
    • ▍生活中的塑膠毒物
    • 亞硝酸鹽:一不小心就會致癌?
    • ▍預防亞硝胺毒性的方法
    • 黃麴毒素:導致死亡的黴菌
    • ▍如何預防黃麴毒素?
    • 農藥:農產品中隱藏的殺手
    • ▍巴拉刈禁不禁?
    • ▍正確清洗蔬菜,避免農藥殘留
    • 細菌:食物中毒的原因
    • ▍如何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
    • 酒精:小心享樂之時卻不慎中毒
    • 藥物:不當服用便會成為毒
    • 肥胖也是一種中毒
    • ▍如何減重?
  • Chapter7 環境中的毒物與防毒觀念的養成
    • 陽光:來自太陽的輻射毒物
    • ▍防止紫外線傷害的正確方式
    • ▍你知道嗎?其實太陽眼鏡也會過期!
    • 空氣:飄散在空氣中的汙染物質
    • ▍開車時會昏昏欲睡,小心你其實中毒了!?
    • 水汙染:被我們喝下去的重金屬與塑膠微粒
    • ▍一不小心就會鉛中毒!?
    • 改善生活的防毒關鍵
    • ▍毛巾清潔小撇步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