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所有企業中那些被提拔的幹將,為數不少的人徹底失敗,
多數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則寥寥可數。」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何謂「管理者」?
不同於其他管理書籍,這裡的「管理者」有兩大突出特徵。
(1)他們總是受到環境極大的束縛和影響:這裡的「環境」,通常是指他們工作的企業和工作内容,而若脫離了環境,他們就不是真正的管理者。
(2)管理身分不是他們的原始身分:他們都是由於工作出色而走上管理職位,而非一開始就在管理職。
──即便是管理系的高材生,在他成為管理者之前,也只是「管理」專業工作者。
▍管理者的表現好壞取決於什麼?
取決於管理知識嗎?不是。
如果是的話,企業管理都交給管理系的畢業生就可以了。
取決於職業能力嗎?不是。
專業技術工作做得好的人,職業能力都不錯,應該都可以做好管理。
取決於行為習慣嗎?不是。
大部分行為習慣都無法脫離一定的環境,比如在大型外商備受稱道的行為習慣,到了小型私企卻很可能一文不值。
──管理者的表現,取決於它們的職業習慣,即思維習慣。
▍管理者應包含哪些那些思考習慣?
‧全面思維:以合作而非專業為核心,以有效而非正確為標準。
‧逆向思維:由未來到現在、由模糊到具體,從結果而非現實出發。
‧多元思維:鼓勵差異,發揮差異的力量,讓各種人才分工合作。
‧雙贏思維:雙方存在分工,並進行共同的目標管理。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職業習慣」和「職業基因」兩大概念,並據此引出如下觀點:管理者(各級經理人員)和技術者(各類專業人員)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他們有著不同的職業習慣;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通常出身於技術者。全書的精神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管理者,若要卓有成效,必須克服自身技術者的職業習慣,建立管理者的職業習慣;必須抑制自身的技術職業基因,喚醒自身的管理職業基因。
多數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則寥寥可數。」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何謂「管理者」?
不同於其他管理書籍,這裡的「管理者」有兩大突出特徵。
(1)他們總是受到環境極大的束縛和影響:這裡的「環境」,通常是指他們工作的企業和工作内容,而若脫離了環境,他們就不是真正的管理者。
(2)管理身分不是他們的原始身分:他們都是由於工作出色而走上管理職位,而非一開始就在管理職。
──即便是管理系的高材生,在他成為管理者之前,也只是「管理」專業工作者。
▍管理者的表現好壞取決於什麼?
取決於管理知識嗎?不是。
如果是的話,企業管理都交給管理系的畢業生就可以了。
取決於職業能力嗎?不是。
專業技術工作做得好的人,職業能力都不錯,應該都可以做好管理。
取決於行為習慣嗎?不是。
大部分行為習慣都無法脫離一定的環境,比如在大型外商備受稱道的行為習慣,到了小型私企卻很可能一文不值。
──管理者的表現,取決於它們的職業習慣,即思維習慣。
▍管理者應包含哪些那些思考習慣?
‧全面思維:以合作而非專業為核心,以有效而非正確為標準。
‧逆向思維:由未來到現在、由模糊到具體,從結果而非現實出發。
‧多元思維:鼓勵差異,發揮差異的力量,讓各種人才分工合作。
‧雙贏思維:雙方存在分工,並進行共同的目標管理。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職業習慣」和「職業基因」兩大概念,並據此引出如下觀點:管理者(各級經理人員)和技術者(各類專業人員)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他們有著不同的職業習慣;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通常出身於技術者。全書的精神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管理者,若要卓有成效,必須克服自身技術者的職業習慣,建立管理者的職業習慣;必須抑制自身的技術職業基因,喚醒自身的管理職業基因。
- 版權資訊
- 序
-
第1章 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
關於習慣的常識
-
職業習慣
-
職業能力和職業習慣
-
職業習慣的奧祕
-
職業習慣的起源──環境
-
職業習慣的終結──思維
-
-
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
什麼是「管理者」
-
什麼是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
「管理者的習慣」都包括哪些内容
-
-
-
第2章 有效把握的職業習慣
-
知識經濟和思維盲點
-
知識社會的專業人士
-
盲人摸象與知識盲點
-
思維盲點與科舉考試
-
-
專業視野,職業人的片面思維
-
片面思維與專業知識體系
-
專業視野與IBM 的穿孔卡片
-
-
有效把握,管理者的全面思維
-
培養「全面思維」
-
為什麼要「有效把握」
-
-
有效把握的知識管理
-
小結:專業視野的管理者
-
-
第3章 以終為始的職業習慣
-
企業和計畫
-
以終為始,管理者的逆向思維
-
孫悟空的 四種人生
-
逆向思維:悟空學藝的啟示
-
維拉莉的美妙問題
-
逆向思維的理由
-
-
按部就班,職業人的正向思維
-
正向思維
-
Google工程師和專業投資人
-
正向思維的三大陷阱
-
-
以終為始的自我管理
-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
自我管理中的逆向思維
-
-
小結:按部就班的管理者
-
-
第4章 要事第一的職業習慣
-
企業與決策
-
要事第一,管理者的主體思維
-
四種決策模式
-
主體思維三大特徵
-
艾希曼和平庸無奇的惡
-
-
循規蹈矩,職業人的機械思維
-
日本人和禪文化
-
循規蹈矩的職業人
-
機械思維的泥潭
-
-
要事第一的時間管理
-
從循規蹈矩到要事第一
-
時間的決策
-
-
主體思維三項基本原則
-
原則一,堅守自己原則
-
原則二,反對自作主張
-
原則三,實踐和承諾一致
-
-
小結:循規蹈矩的管理者
-
-
第5章 選賢任能的職業習慣
-
企業與人才
-
選賢任能,管理者的集體思維
-
企業目標有多重要
-
管理者的五大類型
-
集體思維的行為特徵
-
成為人才管理大師
-
-
單打獨鬥,職業人的個體思維
-
美國人和個人主義
-
單打獨鬥的職業人
-
-
選賢任能的團隊建設
-
團隊建設三要點
-
斯隆人才管理評論
-
-
集體思維的四大誤解
-
誤解一,在個人道德和集體利益之間劃等號
-
誤解二,將集體利益等同於人際信任
-
誤解三,集體利益至上
-
誤解四,只有自己最懂集體利益
-
-
小結:單打獨鬥的管理者
-
-
第6章 發揮優勢的職業習慣
-
企業與分工合作
-
亞當斯密論「分工」
-
易經談「合作」
-
蘋果公司的分工合作
-
-
職業人的自我認同
-
自我認同的 三種形式
-
權威認同與一元思維
-
-
發揮優勢,管理者的多元思維
-
多元化社會的權威模式
-
從一元思維到多元思維
-
企業内部的四種差異
-
-
發揮優勢的方向管理
-
適當激勵三項基本原則
-
原則一,用人長處
-
原則二,尊重個性
-
原則三,公平、公正、公開
-
-
小結:自我認同的管理者
-
-
第7章 創造信任的職業習慣
-
企業與信任
-
合作
-
合作信任
-
專業信任
-
-
五種合作思維
-
專業至上,技術人員的獨贏思維
-
技術人員與專業信任
-
專業信任和知識成本
-
技術人員和知識成本
-
-
創造信任,管理人的雙贏思維
-
合作成本
-
合作信任與雙贏思維
-
獨贏思維的沃兹尼克
-
-
創造信任的目標管理
-
雙贏思維三項基本原則
-
原則一,不要突破底線
-
原則二,不要破壞第三方利益
-
原則三,不要一廂情願
-
-
小結:專業至上的管理者
-
-
第8章 我們的管理基因
-
管理者的習慣和基因
-
管理者的自我改變
-
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
-
改變我們的職業基因
-
-
管理者的第七號基因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