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研究針對自駕車在臺灣未來次世代智慧交通運輸系統的角色進行探索。除了自駕車科技帶來的運輸系統變化,並針對其成為「次世代運輸體系」的可行性進行評估。藉由國內外自駕技術源起、發展計畫、利害關係人對自駕車發展的展望,進一步從目前已知自駕車發展所需的環境準備條件及可供衡量的指標,為臺灣自駕車發展進程從分為七個階段,包含初始科技、示範運行、創新服務、擴大應用、與傳統運具混流、取代傳統運具乃至自動化服務,並從四大評估面向:「政策與法規」、
-
第一章 計畫緣起 未來臺灣交通運輸的樣貌
-
1.1 願景與目標
-
1.2 條件與基礎
-
-
第二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
2.1 研究架構
-
2.2 研究方法
-
-
第三章 全球自駕車應用情境研究
-
3.1 國際間發展次世代智慧交通及應用情境已知重要計畫
-
3.2 臺灣發展次世代智慧交通及應用情境已知重要計畫
-
3.2.1 臺灣已知計畫盤點
-
3.2.2 臺灣自駕車發展重要計畫
-
3.2.3 臺灣自駕車場域與路線發展情形
-
-
3.3 臺灣發展次世代智慧交通及應用情境的挑戰和所需的整備程度
-
3.4 臺灣次世代交通運輸體系的階段分析
-
-
第四章 政策與法規面向各階段整備度分析
-
4.1 政策與法規面向指標介紹
-
4.2 臺灣在政策與法規面向整備度
-
4.3 臺灣在政策與法規面向指標檢討
-
4.4 臺灣分階段整備度在政策與法規面向的評估指標
-
4.5 臺灣在政策與法規面向整備度建議
-
4.6 臺灣相關政策與法令:自駕車相關法規條件評估
-
4.7 國外相關政策與法令:自駕車相關法規評估
-
4.8 臺灣未來政策與法規的發展
-
-
第五章 基礎建設面向各階段整備度分析
-
5.1 基礎建設面向指標介紹
-
5.2 臺灣在基礎建設面向整備度
-
5.3 臺灣在基礎建設面向指標檢討
-
5.4 臺灣分階段整備度在基礎建設面向的評估指標
-
5.5 臺灣在基礎建設面向整備度建議
-
-
第六章 科技與創新面向各階段整備度分析
-
6.1 科技與創新面向指標介紹
-
6.2 臺灣在科技與創新面向整備度
-
6.3 臺灣在科技與創新面向指標檢討
-
6.4 臺灣分階段整備度在科技與創新面向的評估指標
-
6.5 臺灣在科技與創新面向整備度建議
-
6.6 從自駕等級5等級看臺灣整備度
-
-
第七章 消費者接受度面向各階段整備度分析
-
7.1 消費者接受度面向指標介紹
-
7.2 臺灣在消費者接受度面向整備度
-
7.3 臺灣在消費者接受度面向指標檢討
-
7.4 臺灣分階段整備度在消費者接受度面向的評估指標
-
7.5 臺灣在消費者接受度面向整備度建議
-
7.6 以產品生命週期理論分析自駕車消費者接受度整備度
-
7.7 影響消費者接受度的相關研究
-
7.7.1 國際/內對社會行為面影響研究
-
7.7.2 自駕車普及之社會大眾的影響
-
-
- 第八章 次世代運輸發展的評估面向指標調整分析
-
第九章 我國自駕車應用情境暨服務環境建置發展分析
-
9.1 臺灣對於次世代交通運輸體系實際需求
-
9.2 臺灣次世代交通運輸體系的階段分析
-
9.2.1 初始科技發展階段:帶動感測科技提升及人工智慧發展
-
9.2.2 示範運行和應用階段:技術侷限,導致有限的應用場景與情境
-
9.2.3 結合創新交通應用服務發展階段:示範落幕,創新交通服務接力發展
-
9.2.4 擴大應用服務區域階段:專用道與特定區域的無人車城鎮出現,自駕功能被大量部署使用
-
9.2.5 自駕車與傳統交通混流階段: 在特定區域或路線(廊道)參與實際交通情境
-
9.2.6 自駕車取代傳統交通階段:傳統運具退場、自駕大量應用
-
9.2.7 自駕車交通成為自動化服務階段:成為主流運具、促進引導社會變革
-
9.2.8 各發展階段時程預估及規劃
-
9.2.9 小結:依自駕車發展與服務階段,擬定相應對策
-
-
- 第十章 結論
- 附錄一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回覆
- 附錄二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回覆
- 附錄三 南區座談會
- 附錄四 北區座談會
- 附錄五 KPMG諮詢服務
- 附錄六 歷次審查會議紀錄
- 附錄七 歷次工作會議記錄
- 附錄八 自駕巴士策略發展國際論壇籌備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