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一本具批判性質的西洋哲學史!
一本「哲學即不外是哲學史」的書!
「哲學史本質上是哲學思維的絕對預設不斷修正的一部歷史」——傅偉勳
唯有掌握哲學在歷史中的發展,我們才能更好地瞭解哲學研究的意義。
作者傅偉勳將這本哲學史定位成一部「具批判性質的西洋哲學史」,並同時認為「哲學」一詞雖然難以定義,但不妨將哲學看成是一部哲學發展、辯證的歷史。然而,作者卻不同意將哲學史看成是純然收集史料、拼貼論證、羅列學說的歷史。相反地,研究哲學史必須從哲學家在世時生活的環境與思想的繼承來切入,並把握哲學家理論的背後預設,以釐清各時
一本「哲學即不外是哲學史」的書!
「哲學史本質上是哲學思維的絕對預設不斷修正的一部歷史」——傅偉勳
唯有掌握哲學在歷史中的發展,我們才能更好地瞭解哲學研究的意義。
作者傅偉勳將這本哲學史定位成一部「具批判性質的西洋哲學史」,並同時認為「哲學」一詞雖然難以定義,但不妨將哲學看成是一部哲學發展、辯證的歷史。然而,作者卻不同意將哲學史看成是純然收集史料、拼貼論證、羅列學說的歷史。相反地,研究哲學史必須從哲學家在世時生活的環境與思想的繼承來切入,並把握哲學家理論的背後預設,以釐清各時
- 自 序
- 緒論 哲學史概念
-
第一部 古代希臘哲學
-
第一章 宇宙論時期──自然存在問題
-
第一節 埃歐尼亞學派(The Ionian School)
-
第二節 畢達哥拉斯學派(The Pythagoreans School)
-
第三節 赫拉克里特斯
-
第四節 伊利亞學派(The Eleatic School)
-
第五節 質的多元論(Qualitative Pluralism)
-
第六節 量的多元論(Quantitative Pluralism)
-
-
第二章 人事論時期──人存在問題
-
第一節 從自然存在到人存在的問題轉移
-
第二節 詭智學派(辯士派)
-
第三節 蘇格拉底
-
第四節 小蘇格拉底學派(Minor Socratic Schools)
-
-
第三章 柏拉圖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知識論
-
第三節 形相論(四層存在構造論)
-
第四節 宇宙論
-
第五節 靈魂論
-
第六節 道德論
-
第七節 國家論(政治論)
-
第八節 藝術論
-
-
第四章 亞里斯多德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亞氏邏輯(方法論)
-
第三節 形上學
-
第四節 自然哲學
-
第五節 靈魂論
-
第六節 倫理學
-
第七節 政治論
-
第八節 藝術論
-
第九節 亞氏以後的逍遙學派
-
-
第五章 希臘化時期──亞里斯多德以後的希臘哲學
-
第一節 一般特徵
-
第二節 斯多噶學派(The Stoic School)
-
第三節 伊比鳩魯學派(The Epicurean School)
-
第四節 懷疑學派(The Sceptics School)
-
第五節 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
-
-
-
第二部 中世耶教哲學
-
第一章 概 說
-
第二章 中世哲學的基本課題
-
第一節 上帝論
-
第二節 宇宙論(創造論)
-
第三節 人性論(靈魂論)
-
第四節 道德論
-
第五節 共相論
-
第六節 歷史論
-
-
-
第三部 近代歐洲哲學
-
第一章 文藝復興時期
-
第一節 人本主義的興起
-
第二節 古代哲學的復興
-
第三節 民族國家的形成
-
第四節 政治法律的理論
-
第五節 德意志宗教改革
-
第六節 義大利自然哲學
-
-
第二章 近世物理科學的萌芽與發展
-
第一節 近世科學與傳統思想的殊異性
-
第二節 哥白尼
-
第三節 克卜勒
-
第四節 伽利略
-
第五節 牛 頓
-
-
第三章 培根和霍布斯
-
第一節 培 根
-
第二節 霍布斯
-
-
第四章 笛卡兒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哲學的本質及方法
-
第三節 方法的懷疑與神存在論證
-
第四節 心物二元論形上學體系
-
第五節 倫理思想
-
第六節 笛卡兒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
-
第五章 笛卡兒主義者和巴斯噶
-
第一節 笛卡兒主義者(Cartesians)
-
第二節 巴斯噶
-
-
第六章 斯賓諾莎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汎神論形上學體系
-
第四節 人性論(心理學與倫理學)
-
第五節 知識論
-
第六節 政治論
-
第七節 斯賓諾莎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
-
第七章 萊布尼茲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知識論
-
第四節 單子論體系
-
第五節 上帝論
-
第六節 辯神論
-
第七節 道德論
-
第八節 歷史論
-
第九節 萊布尼茲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
-
第八章 洛 克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觀念來源及分類
-
第四節 初性次性與實體觀念
-
第五節 抽象觀念和語意問題
-
第六節 知識涵義及分類
-
第七節 政治哲學
-
第八節 洛克哲學的影響
-
-
第九章 巴克萊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抽象觀念問題
-
第四節 初性次性兩橛觀批判
-
第五節 物質實體觀念批判
-
第六節 主觀觀念論體系
-
第七節 巴克萊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
-
第十章 休 姆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知識論
-
第四節 宗教論
-
第五節 道德論
-
第六節 休姆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
-
第十一章 啟蒙運動時期
-
第一節 法國啟蒙哲學
-
第二節 德國啟蒙哲學
-
-
第十二章 康 德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純粹理性批判(知識哲學)
-
第四節 實踐理性批判(道德哲學)
-
第五節 判斷力批判(美學與目的論)
-
第六節 康德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
-
第十三章 費希特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理論哲學(知識學)
-
第四節 實踐哲學
-
第五節 後期的哲學思想
-
-
第十四章 薛 陵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第一期──費希特觀念論的繼承與超克
-
第三節 第二期──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的區分
-
第四節 第三期──斯賓諾莎主義的同一哲學體系
-
第五節 第四期──非理性主義
-
第六節 第五期──貝美式的宇宙誌建構
-
第七節 第六期──積極哲學
-
-
第十五章 叔本華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充足理由律之四大根據
-
第三節 意欲與表象之世界
-
第四節 叔本華哲學的影響
-
-
第十六章 黑格爾
-
第一節 生涯和著作
-
第二節 思想方法及特徵
-
第三節 論理學(Logik)
-
第四節 自然哲學(Naturphilosophie)
-
第五節 精神哲學(Philosophie des Geistes)
-
第六節 黑格爾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4/7068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