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醫診斷學是根據中醫學理論體系,研究診療病情、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科學。它是中醫專業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樑,也是中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主幹。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診法和辨正兩部分,並附一般病例的書寫格式,以切合臨床實習應用。診法部分,詳細介紹中醫望、開、問、切四診所需之各種技能;辨證部分,介紹八鋼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譯辨證、臟腑辨證等各種辨證方法及臨床應用。
本書編寫強調邏輯性、科學性、實用性,內容充實,通俗易懂,既可供中醫院校學生和中醫自修者學習所用,也可供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人員參考。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診法和辨正兩部分,並附一般病例的書寫格式,以切合臨床實習應用。診法部分,詳細介紹中醫望、開、問、切四診所需之各種技能;辨證部分,介紹八鋼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譯辨證、臟腑辨證等各種辨證方法及臨床應用。
本書編寫強調邏輯性、科學性、實用性,內容充實,通俗易懂,既可供中醫院校學生和中醫自修者學習所用,也可供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人員參考。
- 改版說明
- 編寫說明
-
第一章 緒 論
-
一、中醫診斷學的內容
-
二、中醫診斷學的特點
-
三、學習中醫診斷學的方法
-
-
第二章 望 診
-
一、望全身
-
二、望局部
-
三、望 舌
-
四、望小兒指紋
-
五、望排泄物
-
-
第三章 聞 診
-
一、聽聲音
-
二、嗅氣味
-
-
第四章 問 診
-
一、問一般情況
-
二、問主訴
-
三、問現病史
-
四、問既往史
-
五、問個人生活史
-
六、問家族史
-
七、問現在症狀
-
-
第五章 切 診
-
一、脈 診
-
二、按 診
-
-
第六章 八綱辨證
-
一、表裏辨證
-
二、寒熱辨證
-
三、虛實辨證
-
四、陰陽辨證
-
-
第七章 病因辨證
-
一、六淫、疫癘證候
-
二、七情病證
-
三、飲食勞逸病證
-
-
第八章 氣血津液辨證
-
一、氣病辨證
-
二、血病辨證
-
三、氣血同病辨證
-
四、津液病辨證
-
-
第九章 臟腑辨證
-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
三、脾與胃病辨證
-
四、肝與膽病辨證
-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
六、臟腑兼證
-
-
第十章 經絡辨證
-
一、手太陰肺經證候
-
二、手陽明大腸經證候
-
三、足陽明胃經證候
-
四、足太陰脾經證候
-
五、手少陰心經證候
-
六、手太陽小腸經證候
-
七、足太陽膀胱經證候
-
八、足少陰腎經證候
-
九、手厥陰心包經證候
-
十、手少陽三焦經證候
-
十一、足少陽膽經證候
-
十二、足厥陰肝經證候
-
十三、督脈證候
-
十四、任脈證候
-
-
第十一章 六經辨證
-
一、概 念
-
二、六經病證
-
三、六經病的傳變
-
-
第十二章 衛氣營血辨證
-
一、概 念
-
二、衛氣營血病證
-
三、衛氣營血證候的傳變
-
-
第十三章 三焦辨證
-
一、概 念
-
二、三焦病證
-
三、傳 變
-
-
第十四章 症狀鑒別
-
一、發 熱
-
二、惡 寒
-
三、寒熱互見
-
四、汗 症
-
五、昏 迷
-
六、抽 搐
-
七、失 血
-
八、咳 嗽
-
九、哮 喘
-
十、嘔 吐
-
十一、泄 瀉
-
十二、便 秘
-
十三、小便不利
-
十四、黃 疸
-
十五、眩 暈
-
十六、心 悸
-
十七、不 寐
-
十八、煩 躁
-
十九、疼 痛
-
-
第十五章 病案書寫
-
一、病案書寫的重要意義
-
二、書寫病案的注意事項
-
三、病歷的內容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9/3323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