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 本書從新舊、舊約、神學、人學、靈修與中國文化等不同角度,系統地闡述基督信仰的共融理念及其實踐之道。
在一個撕裂日劇、隔閡日深的社會中,基督信仰是否還能堅持發出和好與共融的呼喚?
來自公教與新教、中國與海外、學界與教會的九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發了共融的神學涵義及其實踐視野,重新激發人心中對理解與認同的渴望,穿越重重藩籬而邁向共同的未來。
▋聖經之源 ▋
「猶太團體從未停止現代與傳統的對話、自身與世界的對話,以及自己內部不同視角的對話。對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正是恆常不息的對話讓以色列在危機中的重建成為可能。」──戎利娜
▋神學之思 ▋
「教會作為共融,是出自其本質的奧祕性的共融。教會是為了共融、參與和使命而同道偕行的天主子民,『同道偕行』正是教會在世界中活出其生命與使命的風格與路徑。」──劉晉平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扎根於天主內在的事實。藉著基督,在基督內,共同體的建設找到了方向。基督人類學最終要回到人的最高參照──天主自身的存在,以尋找人類共同命運的淵源。」──賈雲
▋靈修之悟 ▋
「一個人能在世上活出共融的程度,在於他因愛感動的程度,在於他與上主的親密程度。對於每一個受造之人而言,走向普世共融的旅途,也是一條與上主合一的道路。」──何斯美琪
▋跨界之觀 ▋
「『和諧神學』力求闡明天主如何居住在我們心中和我們的團體中。天主居於我們中間,這一事實已使我們邁入了祂的終極奧祕。這樣的洞察既來自古老傳統的經驗,也來自在各地扎根的基督徒團體的見證。」──魏明德
在一個撕裂日劇、隔閡日深的社會中,基督信仰是否還能堅持發出和好與共融的呼喚?
來自公教與新教、中國與海外、學界與教會的九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發了共融的神學涵義及其實踐視野,重新激發人心中對理解與認同的渴望,穿越重重藩籬而邁向共同的未來。
▋聖經之源 ▋
「猶太團體從未停止現代與傳統的對話、自身與世界的對話,以及自己內部不同視角的對話。對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正是恆常不息的對話讓以色列在危機中的重建成為可能。」──戎利娜
▋神學之思 ▋
「教會作為共融,是出自其本質的奧祕性的共融。教會是為了共融、參與和使命而同道偕行的天主子民,『同道偕行』正是教會在世界中活出其生命與使命的風格與路徑。」──劉晉平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扎根於天主內在的事實。藉著基督,在基督內,共同體的建設找到了方向。基督人類學最終要回到人的最高參照──天主自身的存在,以尋找人類共同命運的淵源。」──賈雲
▋靈修之悟 ▋
「一個人能在世上活出共融的程度,在於他因愛感動的程度,在於他與上主的親密程度。對於每一個受造之人而言,走向普世共融的旅途,也是一條與上主合一的道路。」──何斯美琪
▋跨界之觀 ▋
「『和諧神學』力求闡明天主如何居住在我們心中和我們的團體中。天主居於我們中間,這一事實已使我們邁入了祂的終極奧祕。這樣的洞察既來自古老傳統的經驗,也來自在各地扎根的基督徒團體的見證。」──魏明德
- 漢思書系總序
- 主編序
-
聖經之源
-
以色列民族在巴比倫流亡後期於創傷與撕裂中的重建/戎利娜
-
第一節 流亡後期以色列民族經驗到的創傷與撕裂
-
第二節 以色列民族返鄉後的重建之路
-
第三節 以對話促進生命的扎根與共融
-
-
門徒身分在若望教會論中的共融內涵/劉晉平
-
第一節 若望神學脈絡中的教會論
-
第二節 若望教會論的主題:親屬關係、門徒身分、愛徒團體
-
第三節 愛徒團體與其他六個團體之間的關係
-
-
-
神學之思
-
從共融到共議的教會——共融教會學/劉晉平
-
前言
-
第一節 「教會是共融」的內涵
-
第二節 共融的教會學
-
第三節 共融的核心——普世教會與地方教會之間的共融
-
第四節 教會共融的卓越表達——感恩祭
-
第五節 有形與圓滿的共融——聖統的共融
-
第六節 從集體領導到同道偕行
-
結語 教會在中國的共融使命
-
-
天主教社會訓導原則中邁向共融的層級/潘少鐸
-
第一節 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倫理與神學研究
-
第二節 從社會事實到社會訓導原則的層級
-
第三節 社會訓導原則的層級
-
第四節 社會訓導原則的人性基礎及其層級
-
第五節 天主子二性結合中的對稱與非對稱
-
第六節 基督君王揭示出的共融的層級
-
-
從神學人類學探析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共融的建設/賈雲
-
第一節 人的存在狀態——向世界開放
-
第二節 人在開放中走向共融
-
-
在莫爾特曼的生態神學視野下展望創造物共同體的未來/潘蕾蕾
-
第一節 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
-
第二節 生態神學的根基
-
-
-
靈修之悟
-
神學與靈修、理性與信仰的統一?——論托瑪斯·默頓的早期思想特徵/徐曉燕
-
第一節 《攀登真理》的寫作背景
-
第二節 批判神祕主義的迷思:確立理性與信仰的正確關係
-
第三節 靈修過程中的克修生活與神祕默觀
-
-
親近聖言,感動世界——《雅歌》、神婚及合一共融/何斯美琪
-
第一節 婚喻與《雅歌》詮釋
-
第二節 《雅歌》與神婚典範
-
第三節 愛之感動與合一共融
-
-
-
跨界之觀
-
儒家的「仁」與「天人合一」/趙維雅
-
第一節 仁: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
-
第二節 天:中國文化的特殊蘊涵
-
第三節 天人合一的三個面向
-
-
和諧、和平重建與共融:來自亞洲神學的洞見/魏明德
-
第一節 共融與和諧
-
第二節 處境中的和諧:航行於充滿反差的海洋
-
第三節 一種神學風格:心靈的樂觀
-
第四節 如何定義「和諧」?
-
第五節 外在世界與內在經驗:邁向一種「和諧的基督論」
-
第六節 問題與展望
-
-
- 作者簡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9912/4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