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教堂經濟學:宗教史上的競爭策略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62332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清華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賴建誠將帶領讀者以經濟學之眼,
重新理解宗教的另一面向。

經營超過2000年,信徒人數世界第一,基督宗教是如何辦到的?

宗教救贖人心,面對競爭與威脅,該如何拯救自己?

*一個宗教的兩千年生存指南
基督宗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在科技當頭的今日,理應遭受許多衝擊,但從數據上來看,不論是教堂的參與率或神職人員的數量都未降低。如此的現象,倘若用經濟學分析,可以發現宗教團體面對競爭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百年來無數外來挑戰與內部壓力,讓他們發展出獨特的生存指南,能在今日科技社會中存續,絕非僅僅依靠救贖人心。

*打敗「異己」的必勝法則
長期以來基督宗教團體其實面對許多外來競爭,並在競爭中勝出、存續。但你是否想過,基督宗教成為國教或許是一種與猶太教「宗教產品」差異化的勝利結果;十字軍東征背後或有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市場策略;面對宗教改革,天主教選擇開放市場或是強化產品的背後理由為何?
至於面對競爭時,教會又有那些經營模式與革新發想?中世紀的教會組織有著今日企業加盟的身影;採行地獄觀,是洞悉比起上天堂,眾人更怕下地獄?煉獄觀的創新和贖罪券的發行有助於在宗教競爭中走向藍海?禁止離婚背後的利益,更是難以計數!而封聖方式的革新則帶來了振興地方經濟的觀光效益。

*用最「現實」的視角看宗教史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曾說教會組織應當用市場機制去理解。不過,宗教真的可以用經濟去理解嗎?它是一種非理性行為還是理性選擇呢?它有否摒除偏見和客觀討論的可能?本書的視角,或許可以讓我們在偏見與護航之間,尋找出另一種解釋的可能性。
  • 好評推薦
  • 推薦序 以經濟學的眼光看宗教
  • 推薦序 「瑪門」是信仰唯一的敵人
  • 楔子 宗教經濟學概說
  • 第一篇 宗教市場
    • 1 宗教市場愈開放競爭愈好?
    • 2 愈嚴厲的教派愈容易成功?
  • 第二篇 競爭策略
    • 3 猶太教的一神信仰
    • 4 基督教如何凌駕猶太教?
    • 5 基督教如何成為國教?
    • 6 十字軍東征的競爭策略
    • 7 新教與天主教的攻防戰
    • 8 新教會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 第三篇 教會經營
    • 9 地獄觀的行銷策略
    • 10 中世紀教會如何獨占經營?
    • 11 禁止高利貸的競租策略
    • 12 中世紀教會如何管制婚姻市場?
    • 13 羅馬教會與熙篤會的加盟合作
    • 14 為什麼歐洲的教堂要蓋得這麼大、這麼久?
  • 第四篇 創新與危機
    • 15 封聖制度創新
    • 16 煉獄說的經濟效益
    • 17 中世紀英國教會的貪腐惡名
    • 18 現代教會的創新與危機
  • 附錄 演化與社會
    • 19 只有人類才有宗教?
    • 20 宗教有助於人類演化?
    • 21 為什麼大型社會需要大型宗教?
  • 延伸閱讀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