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545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我們」是誰?誰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政治問題,其實也是信仰問題
當我們決定如何與諸神共處,我們也決定了如何與彼此共存

今日,在印尼、奈及利亞、緬甸、埃及,有些社群會遭受攻擊、有些個人會遭到殺害,理由都是他們的信仰使他們在自己的國家裡變成了陌生人;許多國家的移民政策(尤其是美國)當中那些反移民的論點通常都是以宗教的語言表述;法國政府禁止婦女在公開場合穿戴布卡;瑞士舉行全民公投,禁止穆斯林建立清真寺宣禮塔;德國的德勒斯登有數千人定期上街遊行,抗議所謂的「伊斯蘭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宣稱他們的國家利益和完整性遭受藏傳佛教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威脅,即使後者流亡海外,其所擁有的唯一權力不過就是他所代表的宗教信仰。
宗教,或說信仰,從來就不只是宗教信仰。
每個社會都會有一套建立認同的信念和假設,它界定人存在的意義、區分社群,在許多地區甚至是政治的動力;這套信念和假設通常被稱為信仰、意識形態或宗教,但它絕對不只是「信仰」或「宗教」。
《諸神的起源》綜觀歷史、環視全球,審視器物、地景和儀式活動,書中不討論宗教史,不探討信仰,更不會替任何信仰體系辯護;本書探究的是這套共有的信念對社群或國家的意義、它如何形塑個體與國家的關係,以及人們在這套信念底下究竟相信些什麼、依何而行動,透過怎樣的方式定義「誰能夠成為我們」。

第一部我們在天地間的位置:各個社群對宇宙自然的理解不同,這些故事與動物、火、水、光,以及四季相關,從理解衍生的儀式強化了社群的身分認同。
第二部因為相信,因而相聚:透過社會性的儀式慶典、共同祈禱歌唱等活動,讓短暫的生命得以被納入社群,個人的生命跨越世代與其他生命互動。
第三部信仰的劇場:人們如何以公開的儀式展示對神的信仰,又如何重新定義並想像精神上的社群;以及在這樣的場域,政治與宗教如何密不可分。
第四部神像的力量:神聖的雕像和畫像引領信徒走進一個文字無法描述的世界,人們透過想像共處一個時空,塑造團結,得到指引和保護的力量。
第五部一神還是多神?:人該如何與自己的神相處,又該如何與他人的神明共存?這位神或許是一位至尊崇高的存在、或許是人性化的群神,也可能是生活在我們四周的地方神靈。
第六部人間的權力與神聖的力量:信仰如何在人統治的國度裡茁壯成長,而國家之於信仰又可能發生什麼困難與問題。

BBCRadio4和大英博物館攜手合作,由前大英博物館館長、知名作家尼爾.麥葛瑞格執筆撰述。
全新觀點切入人類的信仰,以物件、地景和儀式活動,探索宗教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
超過200張精美全彩圖像,透過珍貴的物件、藏品、繪畫、地景、歷史照片,構成一部信仰的敘事史。


本書特色
◎BBCRadio4和大英博物館合作,透過物件、地景和儀式活動,探索信仰之於人類社會真正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
◎闡明宗教與政治的複雜關係,並透過場景和歷史人物事件描述,為當今世界衝突根源提出新解。
◎透過物件構成一部信仰的敘事史,並以此作為了解不同社群的入口,研究他們如何想像、定位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書評
這部流暢易讀的宗教研究作品顯示宗教對我們這個世界十分重要,過去如此,現在亦然。……任何想讓生命更為豐富的人——就算無法改變他的生命——都能從這部傑出的作品中獲益。——《倫敦標準晚報》

麥葛瑞格以豐富的學養,開拓了許多新的觀察角度,職是之故,《諸神的起源》才如此令人印象深刻,啟發人心。——《星期日泰晤士報》

文字清晰,風格獨具,照片更是精彩絕倫——全書總共收入彩色與黑白圖片兩百三十張。一部精緻的通俗作品,討論的主題是宗教的物質史。——《書目雜誌》

一趟宛如旋風般快速,但又令人深感愉悅的世界宗教之旅……既是一部優秀的比較宗教研究,也是一部令人省思的精彩作品。——《科克斯評論》
  • 封面
  • 書名頁
  • 導論 信念與歸屬
  • 第一部 我們在天地間的位置
    • 第一章 信仰的開端
    • 第二章 火與國家
    • 第三章 生命與死亡之水
    • 第四章 光之歸返
    • 第五章 收割和禮敬
  • 第二部 因為相信,因而相聚
    • 第六章 與死者同在
    • 第七章 誕生與身體
    • 第八章 傳統裡的位置
    • 第九章 讓我們祈禱
    • 第十章 歌的力量
  • 第三部 信仰的劇場
    • 第十一章 神的家
    • 第十二章 送給諸神的禮物
    • 第十三章 神聖的殺生祭儀
    • 第十四章 成為朝聖者
    • 第十五章 慶典時間
  • 第四部 神像的力量
    • 第十六章 女神像的保護力量
    • 第十七章 宗教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 第十八章 意義的增生
    • 第十九章 改變你的生命
    • 第二十章 棄絕圖像,尊崇文字
  • 第五部 一神還是多神
    • 第二十一章 多神的福氣
    • 第二十二章 一神的力量
    • 第二十三章 地方的神靈
    • 第二十四章 如果神站在我們這邊
    • 第二十五章 寬容?還是不寬容?
  • 第六部 人間的權力與神聖的力量
    • 第二十六章 天命
    • 第二十七章 願祢的國度降臨
    • 第二十八章 壓迫宗教少數
    • 第二十九章 「這裡沒有神!」
    • 第三十章 讓我們生活在一起
  • 圖片來源
  • 延伸閱讀
  • 致謝詞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