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菜市場政治學:民主方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646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成立於2014年5月20日的「菜市場政治學」共筆部落格,即將邁入第八個年頭了。這群原本散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學研究生,因為太陽花運動的爆發,深感政治學必須要有一個共享平台,寫作者必須要用科學的態度、普通的語言好好地跟讀者討論公共事務。就這樣,十個臭皮匠透過自己寫稿、外部投稿以及邀稿三種方式,累積了數百篇的文章,還在2018年集結出版了《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如今,當年的研究生,或者是進入大學成為政治學老師,或者是進入機關和企業研究公共政策,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要開展,但他們還在一起經營這個部落格,並且準備出第二集了!

《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的出版時機是在2018年的公投綁大選之前,透過描述公共議題如何進行辯論,希望身為公民的每個人都能體認到,選舉並不只是去投幾張票而已。三年後,《菜市場政治學:民主方舟》所面臨的時局,是一位直轄市市長、一位直轄市市議員、一位立法委員陸續遭到罷免,另一個立法委員的罷免案沒有成功,年底的四個公投案沒有通過。當我們連總統都可以直選、連直轄市市長都可以罷免了,我們還能說台灣不民主嗎?

民主如果不是每隔幾年去投一次票或是投幾張票,如果不是選舉、罷免和公投,那民主還能是什麼?我們不妨把台灣的民主看成一艘方舟。這艘方舟有其邊界,但邊界該如何劃定?這艘方舟有其運作原則,那麼這個原則該如何規範?這艘方舟搭載各式各樣的人,他們為什麼會有各式各樣的看法?這些紛雜的看法又是怎麼來的?這艘方舟所航行的海域,還有很多別的方舟,我們該如何與他船來往?我們該如何識別所獲致的內部消息與外部消息,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以便確保這艘民主方舟航行順利?

在這艘以民主為名的方舟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水手,只有明辨是非、自由討論、包容異己、團結合作,才能穿越怒海,航向太平之洋。
  • 出版序
  • 作者介紹
  • 第一部 憲政體制
    • 1-1 為什麼「共同的未來」對台灣這麼重要?如何才能達成?
    • 1-2 民主真的能帶來美好生活嗎?
    • 1-3 什麼是獨裁政治?跟民主有何不同?我們為什麼要理解這些?
    • 1-4 「依」法而治還是「以」法而治?民主與法治的關係
    • 1-5 民主輸給獨裁了嗎?談政治體制、國家治理與防疫能力
    • 1-6 我們如何界定國家能力?
    • 1-7 台灣民主「倒退」了嗎?
    • 1-8 轉型正義是政治操作嗎?清理威權統治的歷史會影響民主與選舉嗎?
    • 1-9 《衣櫃中的骷顱》
    • 1-10 政治學視角下的情治機關與轉型正義
  • 第二部 方舟的邊界
    • 2-1 台灣與香港
    • 2-2 「先來慢到攏相同 新一代的台灣人」
    • 2-3 什麼是台獨?如何分類不同的統獨主張?
    • 2-4 一個「維持現狀」各自表述?台灣人怎麼看自己和中國的關係
    • 2-5 「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我們該不該(重新)承認它?
    • 2-6 台生赴中之後,有了什麼轉變?深度訪談道出「夾心餅乾」的故事
    • 2-7 台灣人的身分政治與日常民族/國族主義
  • 第三部 認同、統獨、民調
    • 3-1 對比式、互比式、全民調
    • 3-2 黨內初選殺紅眼,對大選結果有利還是有害?
    • 3-3 如何估計手機族對民意調查的影響?解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 3-4 反映真實民意
    • 3-5 什麼是棄保效應?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有棄保效應嗎?
    • 3-6 一人投兩票,真的可以救小黨?
    • 3-7 「基進側翼」假說
    • 3-8 得票率如何誤導人?從催票率看藍綠勢力消長
    • 3-9 七成台灣人願意為台灣而戰、支持民主、反對統一
    • 3-10 台灣人的自我防衛決心是高是低?
    • 3-11 公民投票的政治科學
  • 第四部 意識形態與公共政策
    • 4-1 誰該承擔風險?論國家與風險重分配
    • 4-2 什麼是左派、右派?談意識形態光譜
    • 4-3 羅賓漢悖論
    • 4-4 公平、團結、參與
    • 4-5 軍公教優渥退休福利的政治成因
    • 4-6 道阻且長的台灣能源轉型之路
    • 4-7 為何科學無法克服民眾的食安疑慮?
    • 4-8 從菜市場分流看防疫政治學
    • 4-9 大COVID時代
  • 第五部 威權擴散與中國因素
    • 5-1 從國際智庫報告淺談中國影響力以及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的轉變
    • 5-2 中國「銳實力」的影響與因應
    • 5-3 中國的數位威權輸出
    • 5-4 當「中國因素」成為全球日常
    • 5-5 面對中國,台灣人選擇麵包或愛情?
    • 5-6 中國會打台灣嗎?中國領導者眼中的理性是什麼?
    • 5-7 (被)統一後真能維持現在的生活嗎?一個賽局模型的分析
    • 5-8 發大財後一定能民主化嗎?
  • 第六部 誰的認知?為何而戰?
    • 6-1 什麼是認知作戰?
    • 6-2 「紅色滲透」不只一種
    • 6-3 台灣「接收境外假資訊」嚴重程度被專家評為世界第一
    • 6-4 誰會相信假新聞?行為科學的啟示
    • 6-5 假訊息對選民的影響分析
    • 6-6 如何對抗假新聞?
    • 6-7 哈佛大學怎麼研究中國五毛黨?又有什麼發現?
    • 6-8 經濟統戰的心理作用與輿論效應
    • 6-9 中國網友怎麼看待網路長城?兩篇最新研究揭露親身體會自由的重要
  • 第七部 席捲全球的身分政治與民粹主義
    • 7-1 台灣充滿民粹嗎?談「民粹主義」作為名詞和形容詞
    • 7-2 民粹的政治科學
    • 7-3 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韓流」現象
    • 7-4 歷史仍未終結
    • 7-5 為什麼川普如此受歡迎?談社會分歧下的動員策略
    • 7-6 美中關係為何大轉變?是否有反轉的可能?
    • 7-7 一段由愛與恨交織的故事
    • 7-8 獨立運動與公投
    • 7-9 奶茶聯盟真的存在嗎?七天四萬篇,是誰在推特挺台灣#TweetforTaiwan?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