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兩岸關係懸宕低迷,前景如何難以逆料!
大陸快速變遷,台灣瞠乎其後,
如今的景象是文化的中國,政治的台灣。
「轉型正義」不能昧於史實,徒然製造怨憤,族群偏見已成台灣的未爆彈。
世代「翻轉」的真正目的,是要讓年輕一代看得見未來的希望!
二○○七年夏天,由台北赴上海「落戶」,
直到二○一六年底結束教職重返家園。
三千個日子,親眼見證東方大國的迅猛崛起,
歸程的行囊中除了滿滿的溫馨回憶外,還有深刻的感觸……
兩岸
兩岸關係不宜長期建立在「讓利惠台」的基調上,台灣亦應善用本身優勢元素,例如與對岸分享社會公益活動的經驗及其價值等,用以追求雙方平等互惠雙贏,透過善意與溝通 促進台海和平。
政治
不能屏除私念,何以翻轉頹勢?台灣亂局,藍綠紅都有責任。衝破危局,撥亂反治,必須尋求最多數民眾的支持,以緩和對立,彌補裂痕;而首要之務,就是停止操切的腳步,修正偏激的路線,從政治光譜的邊緣,走到全體人民的中間來。
社會
台灣社會的特質已經從平和理性轉向激越衝撞、從融洽和諧陷入分裂仇視、從克己復禮變為恣意放任。這股惡風若持續擴散,整個社會將掉進仇恨的深淵。執政者應把台灣轉型成一個更表裡一致、名實相符,也更易於凝聚共識與建立同理心的民主生活環境。
今天,台灣毫無止境地陷入世代、藍綠、勞資、性別、新舊,乃至於國家定位、民族認同的全面翻轉之中。曾經佔盡上風的台灣,此刻卻落得個內政失調、外交頓挫、經濟停滯、族群對立的窘境,年輕一代看不見未來的希望。
海峽兩岸強弱易位。大陸社會逐漸擺脫落後、貧窮、無知、短視、公義不彰、貧富懸殊的景況,朝向經濟繁榮、百業興旺、科技領先、教育普及的目標快速前行,而新的領導團隊由於治國有方,普遍贏得人民的信賴和擁護。
本書雖為「兩岸札記」之三,其內容多偏重於對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現象的觀察與省思。
大陸快速變遷,台灣瞠乎其後,
如今的景象是文化的中國,政治的台灣。
「轉型正義」不能昧於史實,徒然製造怨憤,族群偏見已成台灣的未爆彈。
世代「翻轉」的真正目的,是要讓年輕一代看得見未來的希望!
二○○七年夏天,由台北赴上海「落戶」,
直到二○一六年底結束教職重返家園。
三千個日子,親眼見證東方大國的迅猛崛起,
歸程的行囊中除了滿滿的溫馨回憶外,還有深刻的感觸……
兩岸
兩岸關係不宜長期建立在「讓利惠台」的基調上,台灣亦應善用本身優勢元素,例如與對岸分享社會公益活動的經驗及其價值等,用以追求雙方平等互惠雙贏,透過善意與溝通 促進台海和平。
政治
不能屏除私念,何以翻轉頹勢?台灣亂局,藍綠紅都有責任。衝破危局,撥亂反治,必須尋求最多數民眾的支持,以緩和對立,彌補裂痕;而首要之務,就是停止操切的腳步,修正偏激的路線,從政治光譜的邊緣,走到全體人民的中間來。
社會
台灣社會的特質已經從平和理性轉向激越衝撞、從融洽和諧陷入分裂仇視、從克己復禮變為恣意放任。這股惡風若持續擴散,整個社會將掉進仇恨的深淵。執政者應把台灣轉型成一個更表裡一致、名實相符,也更易於凝聚共識與建立同理心的民主生活環境。
今天,台灣毫無止境地陷入世代、藍綠、勞資、性別、新舊,乃至於國家定位、民族認同的全面翻轉之中。曾經佔盡上風的台灣,此刻卻落得個內政失調、外交頓挫、經濟停滯、族群對立的窘境,年輕一代看不見未來的希望。
海峽兩岸強弱易位。大陸社會逐漸擺脫落後、貧窮、無知、短視、公義不彰、貧富懸殊的景況,朝向經濟繁榮、百業興旺、科技領先、教育普及的目標快速前行,而新的領導團隊由於治國有方,普遍贏得人民的信賴和擁護。
本書雖為「兩岸札記」之三,其內容多偏重於對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現象的觀察與省思。
字心台,祖籍浙江,1950年生於台灣;政治大學企管系畢業,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博士,曾於美、中、台數所大學執教;歷任洛杉磯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美洲中國時報總經理,華視新聞部經理,中天、環球電視總經理,東森媒體集團副總裁以及行政院研考會委員、新聞局局長等公職;另曾任台北市體育總會、記者公會、通訊傳播產業協進會等社團負責人,現為東森文化基金會、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文化推廣協會及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全心投入文教及公益活動。著有《三兄弟》、《永遠的溝通藝術》(皇冠出版),《千里如斯》、《歲月如斯》(時報出版)等書。
- 自序
-
兩岸篇
-
兩岸高教比一比
-
文化的中國,政治的台灣
-
雙城論壇有助兩岸回溫
-
誠意相待,就不怕受傷害
-
北大與台大
-
兩岸重燃戰火,所為何來?
-
尊重全民福祉,破解兩岸僵局
-
大陸快速變遷,台灣瞠乎其後
-
北京不應排斥中華民國稱號
-
兩岸復合,只是畫餅?
-
兩岸關係是敵,是友,還是親?
-
為兩岸僵局找出口
-
中美博弈動搖兩岸局勢
-
台灣的三個選擇
-
-
政治篇
-
轉型正義不能昧於史實
-
為歷史真相說幾句公道話
-
族群偏見才是台灣的未爆彈
-
蔡總統,應走到全民的中間
-
台灣亂局,藍綠紅都有責任
-
黨產不當,黨員何辜?
-
人民可愛,政治可憎
-
救國民黨,先從批評做起
-
不能屏除私念,何以翻轉頹勢?
-
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
國民黨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中心
-
商場老手川普,攪亂世局
-
給吳敦義主席的建言
-
川普擋道,移民夢醒
-
選戰如戲,真假難辨
-
-
社會篇
-
新媒體貫穿世代,征服全球
-
為華航獻上祝福
-
電視名嘴是「台灣之寶」?
-
驚豔的內蒙古之行
-
小市民要的不多
-
同性婚姻情理法
-
關注二○一六
-
民主價值面臨考驗
-
憂喜參半
-
台灣社會的矛盾
-
滿街抗議聲,誰來關心病患權益?
-
政府失能、官員失職、百姓失望
-
仇恨意識正在擴散
-
媒體轉型,前途迷茫
-
世代之間
-
醫院如企業,病患變弱勢
-
寧為商賈,不做大官
-
觀世大運有感
-
維護生存權,是全民的責任
-
復興文化,到台灣取經
-
傷別二○一七
-
- 附錄:中國怡居雜誌專訪趙怡教授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