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八十年代是本地流行文化成形的關鍵十年。
廣東歌自七十年代漸興,逐步注入現代觸感,於八十年代開花結果。本書作者在當年的報刊雜誌等素材裏追本尋源,結合自身聆聽經驗和成長歷程,記下香港樂壇的黃金年代。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
• 詳述英語歌退潮、粵語歌興起、至電視劇主題曲大熱,到天皇巨星如羅文、張國榮、梅艷芳先後閃亮登場,樂隊熱潮興波作浪,及至台灣歌曲在八十年代末再度侵佔香港巿場⋯⋯。
• 細看歌手的發展與蛻變,兼評當年一些意念突出的大碟︰如林子祥的《創作
• 歌集》、陳百強的《傾訴》、林憶蓮的《都巿觸角》系列等。
• 解拆八十年代音樂工業的周邊情況︰如Walkman的盛行,演唱會場地的變化、唱片舖以至卡拉OK的興起和沒落等,全面訴說該年代廣東歌的滲透力量。
• 增訂版全新內容:
• 微觀電影主題曲、插曲如何與電影相輔相承,除了早已家傳戶曉的電影主題曲,個別電影插曲背後亦有不少趣聞與故事。
• 暢談電台的音樂選擇,由「半中半英」到全中文歌的轉變, 見證廣東歌的勢力擴張。
思。
廣東歌自七十年代漸興,逐步注入現代觸感,於八十年代開花結果。本書作者在當年的報刊雜誌等素材裏追本尋源,結合自身聆聽經驗和成長歷程,記下香港樂壇的黃金年代。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
• 詳述英語歌退潮、粵語歌興起、至電視劇主題曲大熱,到天皇巨星如羅文、張國榮、梅艷芳先後閃亮登場,樂隊熱潮興波作浪,及至台灣歌曲在八十年代末再度侵佔香港巿場⋯⋯。
• 細看歌手的發展與蛻變,兼評當年一些意念突出的大碟︰如林子祥的《創作
• 歌集》、陳百強的《傾訴》、林憶蓮的《都巿觸角》系列等。
• 解拆八十年代音樂工業的周邊情況︰如Walkman的盛行,演唱會場地的變化、唱片舖以至卡拉OK的興起和沒落等,全面訴說該年代廣東歌的滲透力量。
• 增訂版全新內容:
• 微觀電影主題曲、插曲如何與電影相輔相承,除了早已家傳戶曉的電影主題曲,個別電影插曲背後亦有不少趣聞與故事。
• 暢談電台的音樂選擇,由「半中半英」到全中文歌的轉變, 見證廣東歌的勢力擴張。
思。
- 增訂版序
- 初版前言
-
一 樂壇浪潮
-
聽說這叫「專輯」
-
年代音符:香港英文歌
-
首波粵浪:電視劇主題曲
-
土炮:華資唱片商一瞥
-
康藝成音 三星薈萃
-
前浪漸退
-
後浪湧至
-
雙星
-
少女登場
-
Local Musicals
-
全方位樂人黃霑
-
林振強的激情 鄭國江的柔情
-
樂隊風 記達明
-
來自台灣的歌聲
-
中國好聲音
-
東洋風・西洋風・國際風
-
香港之歌
-
-
二 歌星身影
-
羅文和他的概念大碟
-
張國榮 矯若游龍
-
梅艷芳 舞台魅惑
-
陳百強:傾訴我心中真意
-
林子祥 活色生輝
-
盧冠廷的天與地
-
葉德嫻的1982 年
-
林憶蓮 都市觸覺123
-
All about Shirley
-
華語片原聲碟
-
純音樂唱片
-
-
三 載體變化
-
隨身聽
-
碟變:LP、CD、LD
-
逛唱片舖
-
封套設計:立體降臨平面
-
-
四 民間風尚
-
紅館:演唱舞台創經典
-
自製空間:卡拉OK
-
入戲院聽歌
-
當年「黐」實收音機
-
- 初版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