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91年蔡明亮在台北遇見李康生
小康成為了蔡明亮電影永遠的主角
小康的臉對蔡明亮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沒有李康生的臉,蔡明亮的影像面貌是否還會如此獨特?
蔡明亮的存在是個獨特的現象。他是個異鄉人,來到台灣求學、定居、開始拍電影。他的電影只有一個主角、只有一張臉,看似限制了他,卻又矛盾地給了他自由及無限可能。藉由蔡明亮的課堂講稿、各階段的訪談、劇本、畫作、文字等等,《影像即是臉》記錄下蔡明亮尋找一張「影像之臉」的過程,也探問了「蔡明亮何以成為蔡明亮?」
這本書並不想要以蔡明亮的電影為單位去分析,或定義他的影像在哪種框架下象徵了什麼樣的意義,純粹只是從一個影迷與學習者的角度,由自身的困惑出發,試圖理解他的創作核心,再往下繼續尋找蔡明亮這個「人」的核心。
為什麼他的電影採取了那樣的表現方式?
為什麼永遠是李康生?
這傳達出蔡明亮的什麼?
藉由影像,在提出問題及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或也能對自身提問,找到解答。
本書特色
1. 從觀影者角度出發,真誠地向蔡明亮電影提問
2. 專章討論李康生在蔡明亮電影中的涵義
3. 從早期電影起,到後期影像作品、舞台劇與裝置展,以縱觀的方式討論
4. 結合藝術史、文學、影像理論、精神分析等面向的切入角度
小康成為了蔡明亮電影永遠的主角
小康的臉對蔡明亮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沒有李康生的臉,蔡明亮的影像面貌是否還會如此獨特?
蔡明亮的存在是個獨特的現象。他是個異鄉人,來到台灣求學、定居、開始拍電影。他的電影只有一個主角、只有一張臉,看似限制了他,卻又矛盾地給了他自由及無限可能。藉由蔡明亮的課堂講稿、各階段的訪談、劇本、畫作、文字等等,《影像即是臉》記錄下蔡明亮尋找一張「影像之臉」的過程,也探問了「蔡明亮何以成為蔡明亮?」
這本書並不想要以蔡明亮的電影為單位去分析,或定義他的影像在哪種框架下象徵了什麼樣的意義,純粹只是從一個影迷與學習者的角度,由自身的困惑出發,試圖理解他的創作核心,再往下繼續尋找蔡明亮這個「人」的核心。
為什麼他的電影採取了那樣的表現方式?
為什麼永遠是李康生?
這傳達出蔡明亮的什麼?
藉由影像,在提出問題及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或也能對自身提問,找到解答。
本書特色
1. 從觀影者角度出發,真誠地向蔡明亮電影提問
2. 專章討論李康生在蔡明亮電影中的涵義
3. 從早期電影起,到後期影像作品、舞台劇與裝置展,以縱觀的方式討論
4. 結合藝術史、文學、影像理論、精神分析等面向的切入角度
- 序 我不想寫一本論文
- 前言 2013年,蔡明亮的一門課
-
壹 覆蓋在七紗下的臉
-
影像作者與演員共用的一張臉
-
達文西、王爾德、蔡明亮三人的聖約翰
-
畫外音 瞬間坍塌的敘事意外
-
-
貳 穿越迷界妄相的玄奘
-
「通俗煽情」對上「低限極簡」
-
玄奘即施洗約翰
-
畫外音 他人怎麼變成地獄
-
-
參 荒謬啊!愛情萬萬歲
-
無形的約定地——愛情空床
-
發生在《洞》裡頭的變形記
-
畫外音 怪誕、瑣細、傲慢的荒謬劇
-
-
肆 無法結痂的影像
-
抵賴之「癖」
-
這世界沒有道理
-
不反射思維的有機影像寶石
-
畫外音 從「題材」的開發轉為「情結」的描摹
-
-
伍 無法完成的作品
-
心靈照相式劇本
-
瘸子走過的乾涸黏液
-
畫外音 當「重複」成為一個鑑賞對象
-
-
陸 僭越在天邊的一朵雲
-
當誡令出現,「物」也閃現
-
穿透創傷結痂的方法——性交
-
模擬主體間性的鏡頭美學
-
畫外音 對不準的德勒茲影像論
-
-
柒 象徵界無可奈何的對象——小康
-
只畫一張椅子
-
為什麼是李康生的臉?
-
沒有他人目光存在的「絕緣體」
-
遲緩絆住了欲望的幻化
-
畫外音 柏格森vs.佛洛伊德、德勒茲vs.拉岡
-
-
捌 蔡明亮的原始匱乏——自由與歸屬
-
「只有你」的原初場景
-
被東西南北鎖住的島嶼
-
畫外音 「緩慢」之外的暗物質影像
-
-
玖 朝向純影像的慢走長征
-
電影前那一刻的追尋
-
純影像——存在的觀相術
-
蔡明亮的聖狀反應
-
畫外音 這些思想家體現的拓撲思維
-
- 後記 是誰下了這盤棋?
- 參考書目
- 附錄1:蔡明亮導演作品編年
- 附錄2:蔡明亮各影像作品之合作演員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