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3792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研究勾勒了三個支點:文化、影像表達、好萊塢電影。即以文化作為基礎,以影像表達作為切入口,以美國好萊塢電影作為參照來進行考量和研究。全書共分為九章,梳理了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簡史,分享了《紅高粱》《臥虎藏龍》等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典型案例,探討了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語境及實踐經驗,分析了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現實困境,並提出了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策略和思考。
  • 自序
  • 绪论
    • 一 研究维度:文化、影像表达、好莱坞
    • 二 现状: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分析
    • 三 研究方法:综合与交叉
  • 第一章 研究缘起: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三个语境
    • 第一节 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语境
    • 第二节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民族化语境
    • 第三节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政治化语境
  • 第二章 理论工具: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多元审视
    • 第一节 爱德华.霍尔的语境理论在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适用性
    • 第二节 菲利普森的文化代码理论在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适用性
    • 第三节 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在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适用性
  • 第三章 历程梳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简史
    • 第一节 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实践初尝试
    • 第二节 1949~1966年:在政治与艺术的斗争中“引进来”和“走出去”
    • 第三节 1976~1984年: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成就与问题
    • 第四节 1984~2000年:走上世界影坛的“第五代”“第六代”中国电影
    • 第五节 2000年至今: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 第四章 影像风格: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与影像表达的实践之一
    • 第一节 民族化的题材内容
    • 第二节 东方化的表现形式
    • 第三节 含蓄化的情感表达
  • 第五章 明星符号: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与影像表达的实践之二
    • 第一节 明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 第二节 明星符号与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 第三节 明星符号对国家形象的政治意义
  • 第六章 跨国合作: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与影像表达的实践之三
    • 第一节 跨国合作的现状及特点
    • 第二节 多渠道合拍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影响
    • 第三节 合拍片中的文化融合与认同
    • 第四节 走向未来的电影合拍
  • 第七章 个案研究:中国电影影像表达的跨文化传播典型案例
    • 第一节 电影个案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典型案例之一:《红高粱》
    • 第三节 典型案例之二:《卧虎藏龙》
    • 第四节 典型案例之三:《春光乍泄》
    • 第五节 典型案例之四:《三峡好人》
  • 第八章 问题分析: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 第一节 文化层面:语言与非语言的文化差异
    • 第二节 媒介层面:“互联网+”电影的负面影响
    • 第三节 创作层面:创作视角的“东方主义”和文化身份的迷失
    • 第四节 文本层面:文化传播与传播文化的疏离
  • 第九章 策略整合:中国电影影像表达的跨文化思考
    • 第一节 文化层面:基于文化适应理论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两种路径
    • 第二节 媒介层面:利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传播
    • 第三节 创作层面:建立文化自觉
    • 第四节 文本层面:影像符号的开掘和中国故事的表达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中国影片国外获奖目录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