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研究聚焦於探討各國研究補助機制及新興機制改革議題,並藉此為我國研究補助機制之改革方向提出建議。本研究亦由知識生產體系的產官學研發專殊化與分工體系之系統性觀點,探討科技產出的知識如何被研發分工的跨組織結構以及組織內部結構所無形地篩選,知識不僅鑲嵌於企業組織的商品、服務中也同時鑲嵌於組織程序中,因此,當企業專注於研發投資與商品、核心能力之相關性時,其組織結構也會無形地篩除激進創新的概念,同樣地科技補助機關也通常將研究投資對應其機關策略目標,與其核心目標不相符的研究計畫可能經由主動篩選或被動篩選而被篩除。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錄
- 圖目錄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補助工具分類架構與分析途徑
-
第二節 多層次研究評估、組織障礙與研發分工方式變遷
-
第三節 科技計畫資助及管理結構與組合分析途徑之對應
-
-
第二章 創新生態系統、知識移轉與公共研究機構(PRO)研究補助策略
-
第一節 科技之社經效益展現路徑變遷重塑PRO之研究投資策略
-
第二節 公共研究機構(PRO)之任務目標與研究商業化目標
-
第三節 大學與法人研究機構之技術商業化新角色
-
-
第三章 公共研究機構(PRO)之研究效益評估與補助決策
-
第一節 中介效益、投資效率、組合評估引導研究計畫篩選
-
第二節 系統評估與PRO之策略性研究補助
-
第三節 研發計畫創新途徑、研究機構特性與計畫管理結構之配適
-
-
第四章 各國競爭性研究補助機制及其重要機制改革
-
第一節 各國補助機關之結構及其補助政策影響
-
第二節 競爭性補助機制對研究生產力之影響
-
第三節 各國研究補助機制改良重點議題與改革策略
-
- 第五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作者簡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