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見渡旁有一屍,係今早餓斃的。尸首覆以破被,據云此爲死者生前唯一的財產。」
中日八年抗戰結束,飢民隨處可見,人們靠吃野草、泥土維生,因為營養不足而餓斃的人數節節上升。政府組織救濟工作隊,派發麵粉、奶粉、衣鞋、醫藥等物資給災民,索求的人多,僧多粥少,但卻有徇私枉法、貪吞資源的官員存在,無法取得維生物資的百姓,倒臥在路邊,手上仍捧著乞討的碗……
吳景超於一九四六年五月十四日至九月四日查看貴州、廣西、湖南、廣東、江西五省飢荒與救災情形,沿路所見所聞構成這本日記。他以社會學的角度進行實地調查,對於戰後人民的生活進行記錄與研究,並以樸實的文字,記錄民間最真實的面貌。
「讀者由此可以知道抗戰勝利之後,我們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吳景超。
中日八年抗戰結束,飢民隨處可見,人們靠吃野草、泥土維生,因為營養不足而餓斃的人數節節上升。政府組織救濟工作隊,派發麵粉、奶粉、衣鞋、醫藥等物資給災民,索求的人多,僧多粥少,但卻有徇私枉法、貪吞資源的官員存在,無法取得維生物資的百姓,倒臥在路邊,手上仍捧著乞討的碗……
吳景超於一九四六年五月十四日至九月四日查看貴州、廣西、湖南、廣東、江西五省飢荒與救災情形,沿路所見所聞構成這本日記。他以社會學的角度進行實地調查,對於戰後人民的生活進行記錄與研究,並以樸實的文字,記錄民間最真實的面貌。
「讀者由此可以知道抗戰勝利之後,我們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吳景超。
- 編輯前言:吳景超的兩本著作/蔡登山
- 導讀:吳景超的學術及人生道路/謝泳
- 導讀:吳景超‧龔業雅‧梁實秋/蔡登山
- 編輯書前註
- 前言:看災來歸
- 《劫後災黎》自序
- 劫後災黎
- 附錄一 回憶清華的學生生活/吳景超
- 附錄二 吳景超/(佚名)
- 附錄三 抗戰與人民生活/吳景超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