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耳語與旁觀:鐘鳴的詩歌倫理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904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若記憶沒出什麼故障。我從不相信,一個人,一首詩,能改變時代,但我相信,貫穿所有詩篇的那種思想、風格、精神來源,正脫胎換骨,預示新的時代。」——鐘鳴

詩歌倫理既不是一種標榜著與現實倫理二元對立「純詩」理論,也不是對客觀倫理命題的詩意複述,而是一種通過詩歌自身而投射出來的意識存在,涵蓋對歷史的反思、對現實的凝望以及對美學的追求。詩歌的文本不斷地面臨時代所給予的各種考驗,在詞語的交疊與詩藝的轉換中,完整呈現出詩人所探尋的藝術與人文經驗。

在鐘鳴的筆下,詩歌倫理森羅萬象,通過「互文寫作」,實現現實和知識的交互貫通,呈現詩歌文本間的隱祕路徑。這既是一種價值判斷,也是一種歷史擔當;既是一種表達欲望,也是一種沉默權利;既注重「詩之思」,積澱知識的厚重,也不失「詩之美」,兼顧技藝的輕盈;既回望過去,延續古典文學的舊傳統,也面向未來,另闢漢語詩歌的新路線。
  • 導言
  • 上篇:耳語
    • 第一章:枯魚過河——詩歌倫理的語境與困境
    • 第二章:耳中優語——詩歌倫理的準則與界限
  • 下篇:旁觀
    • 第三章:魚眼鏡頭——詩歌倫理的建構與核心
    • 第四章:云誰之思——詩歌倫理的命運與未來
    • 結語
  • 附錄
    • 附錄一、 歷史的倫理與詩的開端——論鐘鳴〈垓下誦史〉
    • 附錄二、 迴響與共鳴:鐘鳴詩歌中的時間與空間——兼論新詩與「傳統」的關係
    • 附錄三、詩的批評語境及倫理——鐘鳴訪談錄
  • 後記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