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知識人、知識分子始終是余英時先生筆下最關切的對象。
在中國現代史世局動盪的百年篇章中,
知識人呈現了何種面貌?是否真的改變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命運?
從東漢士族、魏晉士風,到南宋朱熹的歷史世界,再到明清的士商互動,以及王陽明、方以智,還有清代的戴震、章學誠,清末民初的陳寅恪、胡適,余先生累積數十年的學術研究著作,構成了一幅中國知識人的圖譜。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現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與輯二聚焦於在中國現代史的巨變之下,清末民初的知識人如何救亡圖存,並擺盪在傳統文化與全盤西化之間;輯三轉而論述政治史,包括兩篇平議張學良的論文及一篇省思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的長文。
在中國現代史世局動盪的百年篇章中,
知識人呈現了何種面貌?是否真的改變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命運?
從東漢士族、魏晉士風,到南宋朱熹的歷史世界,再到明清的士商互動,以及王陽明、方以智,還有清代的戴震、章學誠,清末民初的陳寅恪、胡適,余先生累積數十年的學術研究著作,構成了一幅中國知識人的圖譜。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現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與輯二聚焦於在中國現代史的巨變之下,清末民初的知識人如何救亡圖存,並擺盪在傳統文化與全盤西化之間;輯三轉而論述政治史,包括兩篇平議張學良的論文及一篇省思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的長文。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 代序 歷史的變與常
-
【輯一】
-
嚴復與中國古典文化
-
戊戌政變今讀
-
回首辛亥革命,重建價值觀念
-
群己之間——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兩個循環
-
儒家思想與日常人生
-
-
【輯二】
-
重振獨立自主的人格
-
「五四」的吸引力
-
「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實的歷史動力」——「五四」百年之際專訪余英時先生
-
試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
-
五四:中國近百年來的精神動力
-
馬克思主義在近代中國的發展
-
學術思想史的創建及流變——從胡適與傅斯年說起
-
-
【輯三】
-
張學良的政治世界
-
是歷史的推動者還是弄潮兒?——張學良與西安事變探微
-
日本的侵略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
- 代結語 世紀交替中的中國知識分子——東西史學大師余英時、史景遷跨世紀對談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