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我們要知道近百年內中國政治上發生大變化的由來,非將百年前世界的新趨勢,和中國內部的情形,作一度簡略的比較觀察不可。 因為一切歷史事變,都是難於斬然截斷的。」 ──割據與重整,清末民初的百年政治轉折 ▎從古老帝國到近代轉型本書爬梳中國近百年來的政治脈絡,展現中國從古老帝國逐步邁向現代國家的艱難歷程。首先,本書追溯百年以來的全球趨勢與中國內部的變遷,描繪出清朝末期內憂外患交織的局面,為理解後續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奠定了基礎。從鴉片戰爭、洪楊之亂、到中西方碰撞的背景下的種種變革,中國面臨的問題不僅來自列強的壓迫,也深藏於自身封閉落後的統治結構中。這段歷史帶領讀者從外患內憂中一窺清朝後期的政治動盪與重重挑戰。 ▎變革與反動:維新運動的前後波折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朝內部逐漸出現維新思潮的萌芽,但改革的推動卻舉步維艱。書中記述了從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運動,到百日維新遭到鎮壓後的反動時期,揭示了改革者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維新運動的前後波折,不僅顯現出清朝末年政治保守勢力的強大,也刻畫出一批進步思想家在艱難中為國家振興的努力。維新運動的失敗與反動勢力的回潮,為隨後的革命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揭露了清朝政權根深蒂固的僵化與落後。 ▎立憲與革命:兩條道路的對抗與碰撞進入二十世紀,隨著列強壓力與內部動盪日益加劇,清政府一度試圖推行立憲以維持統治,但革命思潮已在民間蓬勃發展。本書詳細描述了立憲派與革命派在國家未來路線上的激烈對抗,從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到立憲運動的失敗,種種衝突與交鋒塑造了中國近代政治的走向。清政府雖然嘗試以立憲來平息民怨,但無法根本解決其統治正當性問題,終究無法阻擋革命的浪潮。這場立憲與革命的對抗,揭露了不同政治力量對於國家命運的激烈分歧。 ▎革命成功與共和誕生:中華民國的建立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各省相繼響應,最終清朝政權覆滅,為中華民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書中詳述了清政府的顛覆過程,以及臨時政府的成立與臨時約法的頒布,描述了中國走向共和的歷史性時刻。袁世凱的崛起與權力角逐,以及清帝退位的和議過程,也成為這場革命成功後的複雜轉折。共和制度的確立象徵著中國告別了千年帝制,但本書也點出共和初創的脆弱與挑戰,預示了後續北洋軍閥割據的局面。透過這一百年政治史的回顧,讀者可以窺見中國近代在動盪與變革中掙扎求索的步伐。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上冊,透過詳細爬梳清朝末期到民國初年百年歷史,展現中國從封閉的古老帝國向現代國家過渡的過程。既深入探討鴉片戰爭、維新運動、革命與立憲等事件,又剖析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人的影響力。不僅重視史實,更關注歷史的深層意義,幫助讀者理解中國在內憂外患夾擊中掙扎求變的複雜過程。
- 卷頭語
-
導論
-
一 百年前的世界趨勢
-
二 百年前中國內部的情形
-
三 百年來中國政治變化的概要
-
-
第一章 鴉片戰爭
-
一 鴉片戰爭前中國對外一般的關係
-
二 鴉片戰爭前的中英交涉
-
三 鴉片問題的發生與林則徐的嚴切手段
-
四 戰爭的經過及其結果
-
五 鴉片戰爭的意義
-
-
第二章 洪楊革命時代
-
一 洪楊崛起以前的社會背景
-
二 洪秀全與太平天國的樹立
-
三 曾國藩與湘軍的崛起
-
四 太平天國被摧倒的經過
-
五 太平軍失敗與湘軍致勝的原因
-
六 洪楊戰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權的推移
-
-
第三章 西法模仿時代
-
一 同光兩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
-
二 西法模仿與士大夫心理的反感
-
三 西法模仿時代的對外關係問題(一)
-
四 西法模仿時代的對外關係問題(二)
-
五 西法模仿時代的對外關係問題(三)
-
-
第四章 維新運動的初步
-
一 兩個維新運動的領導人物—孫中山與康有為
-
二 適應一時環境的康有為
-
三 康有為維新運動的思想基礎和進行方法
-
四 百日維新的失敗—戊戌政變
-
五 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及其結果
-
-
第五章 維新運動的反動
-
一 反動勢力的解剖
-
二 反動的演進—己亥建儲與庚子拳亂
-
三 反動期中革命黨與保皇黨的離合運動
-
四 反動與袁世凱的幸運—北洋軍閥基礎的成立
-
-
第六章 維新運動的再起
-
一 言論界的驕子梁啟超
-
二 新勢力復活的醞釀
-
三 清政府遮羞的變法及主持的人物
-
四 日俄戰爭與立憲的動機
-
-
第七章 革命與立憲的對抗運動(上)
-
一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
二 革命論與立憲論的激戰
-
三 清政府預備立憲的表示及滿漢的暗鬥
-
四 立憲黨的活動及其結果
-
五 屢仆屢起的革命軍
-
-
第八章 革命與立憲的對抗運動(下)
-
一 宣統嗣位與袁世凱之被逐
-
二 皇族集權與立憲運動的大失望
-
三 革命運動的苦境
-
(附錄)林覺民與妻書
-
-
四 鐵道國有政策的反響
-
-
第九章 清政府的顛覆與中華民國的成立
-
一 武昌起義與各省的響應
-
二 袁世凱的起用與清廷的逐步降服
-
(附錄)憲法十九信條
-
-
三 南京臨時政府的組織
-
(附錄)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全文
-
-
四 和議的經過與清帝退位
-
(附錄)關於退位的各種優待條件
-
-
五 改選臨時總統頒布約法與臨時政府的北遷
-
(附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