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知識論

出版日期
2021/02/0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2205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知識論是一門探討人如何認識外在世界的學問。人具有認識能力,但我們不一定清楚認識能力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所以知識論是在我們已經具備認識能力的前提下,反思與研究我們究竟如何進行認識的過程。這就是「認識人如何認識外在世界」的意思。

以往哲學家們的理解雖然不一定符合今日科學發展,但透過他們思索認識能力的邏輯推論與過程,就能提供我們對這些問題發展軌跡的觀察,從而理解當代一些跨領域議題。本書即針對此採取概論式說明,以十章的篇幅,透過廣泛角度,討論知識論內的重要議題。

第一章:本章對知識論進行概略介紹及說明,提出關於知識成立條件的討論內容。
第二至第六章:即以西洋哲學史為基礎,討論古典哲學與知識論相關的立場及議題。
第七至第八章:即討論在自己以外的存在如何認知或被認知。
第九至第十章:即討論真理的問題。

為能讓(不具哲學背景的)讀者在最短時間內理解此學科相關內容,除哲學史的部分外,作者並不多強調某個議題所屬的學派背景,以免讀者混淆。本書帶領讀者,從實在論的立場出發,探討包括懷疑主義、觀念論、神秘經驗知識論、真理學說,乃至當代對社會與知識的討論,以及當代語言哲學對知識論的討論內容。
  • 前言
  • 第1章 知識論是什麼?
    • UNIT 1.1 知識論一詞的意義
    • UNIT 1.2 經驗與行動
    • UNIT 1.3 常識的價值
    • UNIT 1.4 常識與主體的關聯性
    • UNIT 1.5 信念與認識
    • UNIT 1.6 錯誤的意思
    • UNIT 1.7 主體的意義
    • UNIT 1.8 作為認識對象之客體
    • UNIT 1.9 主客關聯究竟為何?
    • UNIT 1.10 證成的概念
    • UNIT 1.11 知識論的基本課題
    • UNIT 1.12 認識的意向性
    • UNIT 1.13 第一原理
    • UNIT 1.14 知識有高低之分嗎?
    • UNIT 1.15 知識可以實踐嗎?
  • 第2章 普遍觀念如何可能
    • UNIT 2.1 普遍觀念的意義
    • UNIT 2.2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
    • UNIT 2.3 柏拉圖的四種知識
    • UNIT 2.4 理型論:洞穴比喻與普遍觀念的由來
    • UNIT 2.5 普遍觀念在神心中:談奧古斯丁
    • UNIT 2.6 中世紀的共相之爭
    • UNIT 2.7 激烈實在論
    • UNIT 2.8 唯名論
    • UNIT 2.9 溫和的實在論
    • UNIT 2.10 終結一切的歐坎剃刀
    • UNIT 2.11 近代哲學各家觀點
    • UNIT 2.12 當代的發展與理論
  • 第3章 實在論
    • UNIT 3.1 實在論的基本主張
    • UNIT 3.2 感覺認知與理智認知
    • UNIT 3.3 理智的認識對象:存有
    • UNIT 3.4 抽象作用
    • UNIT 3.5 對物質與精神對象的認識
    • UNIT 3.6 亞里斯多德 (一):反對柏拉圖
    • UNIT 3.7 亞里斯多德 (二):理智與抽象作用
    • UNIT 3.8 斯多噶學派
    • UNIT 3.9 主動理智爭議歷史 (一):伊斯蘭哲學之前
    • UNIT 3.10 主動理智爭議歷史 (二):伊斯蘭哲學
    • UNIT 3.11 主動理智爭議歷史 (三):亞維洛埃斯的總結
    • UNIT 3.12 主動理智爭議歷史 (四):拉丁亞維洛埃斯主義者
    • UNIT 3.13 主動理智爭議歷史 (五):巴黎大學
    • UNIT 3.14 多瑪斯.阿奎納:人的結構
    • UNIT 3.15 多瑪斯.阿奎納論人的認知結構 (一)
    • UNIT 3.16 多瑪斯.阿奎納論人的認知結構 (二)
    • UNIT 3.17 多瑪斯.阿奎納論人的認知結構 (三)
    • UNIT 3.18 多瑪斯.里德
    • UNIT 3.19 郎尼根的洞察
    • UNIT 3.20 郎尼根的《洞察》
  • 第4章 懷疑主義
    • UNIT 4.1 懷疑主義的基本主張
    • UNIT 4.2 不可知論/無神論
    • UNIT 4.3 辯士學派
    • UNIT 4.4 懷疑學院
    • UNIT 4.5 懷疑學院第二期
    • UNIT 4.6 懷疑學院第三期
    • UNIT 4.7 賽克斯圖斯
    • UNIT 4.8 中世紀的信仰之旅
    • UNIT 4.9 懷疑作為方法論
    • UNIT 4.10 蓋提爾難題
    • UNIT 4.11 反駁蓋提爾難題 (一):齊曉姆的努力
    • UNIT 4.12 反駁蓋提爾難題 (二):增加第四條件
    • UNIT 4.13 反駁蓋提爾難題 (三):對「知道」重新定義
    • UNIT 4.14 反駁蓋提爾難題 (四):多瑪斯的角度
    • UNIT 4.15 桶中大腦
    • UNIT 4.16 陰謀論 (一):案例說明
    • UNIT 4.17 陰謀論 (二):理論基礎
    • UNIT 4.18 反駁懷疑主義
    • UNIT 4.19 對懷疑主義的歸納與總結
  • 第5章 先天觀念: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爭論
    • UNIT 5.1 先天觀念是什麼?
    • UNIT 5.2 笛卡兒 (一):方法論的改變
    • UNIT 5.3 笛卡兒 (二):我思故我在
    • UNIT 5.4 笛卡兒 (三):心物二元難題
    • UNIT 5.5 修正笛卡兒:機緣論
    • UNIT 5.6 反對笛卡兒
    • UNIT 5.7 史賓諾莎
    • UNIT 5.8 萊布尼茲
    • UNIT 5.9 洛克 (一):經驗主義原則的起源
    • UNIT 5.10 洛克 (二):二性說與實體
    • UNIT 5.11 巴克萊
    • UNIT 5.12 休謨 (一):經驗主義原則的貫徹
    • UNIT 5.13 休謨 (二):從經驗主義轉向懷疑主義
  • 第6章 觀念論
    • UNIT 6.1 觀念論的概念
    • UNIT 6.2 康德 (一):時代背景與方法的建構
    • UNIT 6.3 康德 (二):知識的種類
    • UNIT 6.4 康德 (三):先天綜合知識如何可能?
    • UNIT 6.5 康德 (四):主體認識條件
    • UNIT 6.6 康德 (五):物自身與二律背反
    • UNIT 6.7 費希特 (一):兩條路徑
    • UNIT 6.8 費希特 (二):知識論三命題
    • UNIT 6.9 費希特 (三):知識學的演繹及系統的開展
    • UNIT 6.10 謝林 (一):路徑的選擇
    • UNIT 6.11 謝林 (二):自然哲學到觀念論體系
    • UNIT 6.12 黑格爾 (一):對觀念論的繼承
    • UNIT 6.13 黑格爾 (二):哲學與邏輯的概念
    • UNIT 6.14 黑格爾 (三):意識現象學
    • UNIT 6.15 黑格爾 (四):絕對精神體系
    • UNIT 6.16 叔本華
  • 第7章 我以外的心思如何存在
    • UNIT 7.1 我以外的他人如何明白我的心思?
    • UNIT 7.2 植物與動物的心靈世界
    • UNIT 7.3 符號學的問題
    • UNIT 7.4 符號的四層指稱作用 (一)
    • UNIT 7.5 符號的四層指稱作用 (二)
    • UNIT 7.6 符號學的使用
    • UNIT 7.7 身邊朋友真的能如何理解我的想法嗎?
    • UNIT 7.8 哲學殭屍 (一):理論基礎
    • UNIT 7.9 哲學殭屍 (二):哲學殭屍可想像嗎?
    • UNIT 7.10 哲學殭屍 (三):哲學殭屍是可能(存在)的嗎?
    • UNIT 7.11 哲學殭屍 (四):對這個主題的總結
    • UNIT 7.12 電腦真的明白我在想什麼嗎?(一) 論證本體
    • UNIT 7.13 電腦真的明白我在想什麼嗎? (二) 反駁與討論
    • UNIT 7.14 我能與外星生命溝通嗎?
    • UNIT 7.15 天使與魔鬼如何思考?
    • UNIT 7.16 神的認識能力 (一):本質即認識
    • UNIT 7.17 神的認識能力 (二):認識即創造
  • 第8章 對超越世界的認識如何可能?
    • UNIT 8.1 認識超越世界的意義
    • UNIT 8.2 反對意見一:佛洛伊德
    • UNIT 8.3 反對意見二:馬克思的主張
    • UNIT 8.4 托名戴奧尼修斯開始的傳統
    • UNIT 8.5 煉道
    • UNIT 8.6 明道
    • UNIT 8.7 合道
    • UNIT 8.8 靈性知識的符號
    • UNIT 8.9 多瑪斯的默觀 (一):概論
    • UNIT 8.10 多瑪斯的默觀 (二):關於人認識神的本能
    • UNIT 8.11 多瑪斯的默觀 (三):默觀是一種知識
    • UNIT 8.12 多瑪斯默觀 (四):默觀是一種實踐的知識
    • UNIT 8.13 十字若望 (一):煉淨是為預備獲得知識
    • UNIT 8.14 十字若望 (二):明道是因取得超越知識
    • UNIT 8.15 十字若望 (三):合道才能看見知識本質
    • UNIT 8.16 十字若望 (四):登山指南
    • UNIT 8.17 改革宗知識論
    • UNIT 8.18 普蘭丁格對認知的理解
    • UNIT 8.19 AC模型與擴充的AC模型
    • UNIT 8.20 反對AC模型
  • 第9章 社會與知識的建構
    • UNIT 9.1 社會知識學的概念
    • UNIT 9.2 社會符號學的建構
    • UNIT 9.3 媒體知識傳遞的建構
    • UNIT 9.4 意義的意義
    • UNIT 9.5 對意義的理解 (一):分析意義
    • UNIT 9.6 對意義的理解 (二):內涵意義
    • UNIT 9.7 科學知識如何可能
    • UNIT 9.8 個人偏執
    • UNIT 9.9 團體偏執
    • UNIT 9.10 普遍偏執
  • 第10章 真理的意義
    • UNIT 10.1 真理的意義
    • UNIT 10.2 相對真理觀
    • UNIT 10.3 符應說的真理概念
    • UNIT 10.4 實用說的主張 (一):實證主義
    • UNIT 10.5 實用說的主張 (二):實用的真理觀
    • UNIT 10.6 融貫說的論點
    • UNIT 10.7 啟示論點的論述 (一):理論基礎
    • UNIT 10.8 啟示論點的論述 (二):卡爾.亨利的例證
  • 延伸閱讀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