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道歉的力量:化解遺憾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7624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道歉學」權威經典著作
美國出版者協會「心理學專業與學術出版榮譽獎」
全新面貌再版上市

吵了架,你需要的是「道歉」,而不是冷戰
透過無數現實中的故事案例,學會道歉的至理
獲得踏出下一步、化解至深遺憾的力量吧

●道歉學兩字的代言人──亞倫.拉札爾博士
●研究「道歉」文化的集大成之書。數則現實中的「道歉」以身作則,告訴你如何才是「正確的道歉」──

你知道道歉有時必須受到傷害,又或者傷害別人嗎?所謂的道歉不是完美無缺的和解,而是有沒有勇氣面對與接受。亞倫.拉札爾博士綜合上千項研究資料以及多年來觀察各領域關於「道歉」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寫出一本關於「道歉學」最為平易近人的讀物。

家庭、職場與社會中有無數個「道歉」與「原諒」的例子,文學、藝術裡亦是。日本大文豪菊池寬寫過一篇原諒殺父之人的小說〈恩仇之外〉、世界經典名作《悲慘世界》同樣也是道歉與寬恕的最佳典範……「道歉」的歷史早已存在百年以上,而現在我們終於真正地重視它。

這不只是一門專業心理諮商,而是所有人都需要學習的必修課。

什麼樣的人最需要道歉?
●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冒犯到別人的人
●時常反省自己、後悔不已的人
●知道自己犯錯而需要認錯的人

什麼樣的狀況最需要道歉?
●吵了架是否感到遺憾?
●想要和好卻又不知道怎麼做?
●明明不討厭對方,卻又不知道為何變成這種尷尬的局面?

如果你符合其中一項,代表還來得及──

理解並承認自己的過失不是難事,拋開自尊,以最真誠的言語敞開心胸。拆解每一道結痂的傷口,好好地治癒,撫平傷痕,才能不留下任何疤,使道歉轉化為真正的力量,而不只是一個隻字片語。

示範:那些道歉、認錯與幽默自嘲的例子──
前洋基隊球星Yogi Berra與老闆之間的糾葛/主教與被害者之間的誤會性侵案件/前世界拳王泰森對於舞台上傷人的「道歉」不佳示範/數任美國總統為國與國之間的虧欠公開道歉/另一名選手為用不當的歧視言詞稱呼老虎.伍茲一事道歉/為了解除球迷遺憾,提議紅襪隊是否要就「出售貝比魯斯」一事公開道歉?/《悲慘世界》中對尚萬強的寬恕…
  • 書名頁
  • 推薦序 道歉才可以使人變好!
  • 第一章 日益重要的道歉
  • 道歉的潮流正在興起?
  • 為什麼道歉日益重要?
  • 個人觀點
  • 第二章 道歉的矛盾之處
  • 道歉的意義
  • 道歉與性別差異
  • 道歉與文化
  • 道歉的過程
  • 用簡練的口語與肢體語言道歉
  • 私下與公開道歉
  • 道歉的矛盾之處
  • 第三章 道歉的療癒力量
  • 恢復自尊與尊嚴
  • 確保雙方遵循相同價值
  • 確認冒犯行為錯不在自己
  • 確信在關係中是安全的
  • 看見冒犯的一方受到懲罰
  • 冒犯的一方為了傷害提出賠償
  • 與冒犯的一方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 某些道歉能滿足多重需求
  • 個人評論
  • 第四章 認錯
  • 有效的公開道歉
  • 個人反思
  • 不得體的認錯
  • 含混不清或只認部分的錯:「不管我做了什麼,我道歉就是了。」
  • 使用被動的表達方式:「錯誤可能已被鑄成」
  • 認錯時有附加條件:「如果錯誤真的已經造成……」
  • 質疑受害者是否真的遭到傷害:「要是有任何人受傷……」
  • 盡可能輕描淡寫:「實在沒有什麼事(或芝麻小事)好道歉的……」
  • 語帶同情地表示:「我很抱歉」或「很遺憾……」
  • 向錯誤的對象道歉
  • 牛頭不對馬嘴的道歉
  • 個人評論
  • 第五章 自責、解釋與賠償
  • 自責與相關態度
  • 提出與接受解釋
  • 賠償
  • 個人感想
  • 第六章 人們為什麼要道歉?
  • 「做出這種事來,我感覺好內疚、好羞愧」
  • 「請別瓦解我的社會支持」
  • 在以和為貴的世界裡,兩種道歉都占有一席之地
  • 第七章 人們為什麼不願道歉?
  • 人們不願道歉的其他理由
  • 第八章 道歉的時機
  • 「我想事先道歉」
  • 「這不是在針對你」
  • 「如果我立刻道歉,就不用去聽你發怒了」
  • 為個人之間的嚴重過失道歉,需要時間
  • 無法在場接受道歉的時候
  • 沒把握道歉的最佳時機是很可惜,但不是無可挽回
  • 第九章 遲來的道歉
  • 試圖解脫難受的內疚感或羞愧感
  • 發覺自己上了年紀,甚至面臨死亡
  • 企圖操縱形勢來謀取自身利益
  • 受道德典範啟發而學到新的理解角度或實踐方式
  • 蒙冤受害者仍然索討不得的道歉
  • 個人感想
  • 第十章 道歉是種協商
  • 個人對個人的協商
  • 國與國的協商
  • 公眾人物道歉時如何和擁護者協商
  • 了解「道歉即協商」的價值何在?
  • 第十一章 道歉與原諒
  • 道歉、悔罪、原諒
  • 道歉(悔罪)與原諒間的關係
  • 結語:道歉的複雜性與單純性
  • 第十二章 後記:道歉的未來展望
  • 一九九○年代以前,幾次著名的道歉
  • 道歉和宗教/道歉和法律的關係
  • 作者觀察:當今社會對道歉的關注
  • 對道歉未來展望的推測
  • 結語
  • 附錄
  • 團體討論指引
  • 致謝
  • 中英對照表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