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當菜根譚成為商場必修課:為人處事學分修好修滿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16329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菜根譚》明代萬曆年間洪應明的著作,距現今已有約五百年的歷史,論述修養、人生、處世、育德的語錄集。作者洪應明,字自誠,稱號還初道人,出生於西元一五九三年,卒於西元一六六五年,早年他熱衷追求功名仕途,晚年歸隱山林,誠心禮佛,潛心讀書立字,他胸懷寬厚,見聞廣博,經常出入私塾和佛寺,精通釋、道、儒三教真理的結晶,《菜根譚》即為融合三教思想的作品。

《菜根譚》書名由來,取自於宋朝的作家汪信民:「人若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文字處事達練,方圓並進的處世哲學,集合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佛家超凡脫俗觀心的菩提智慧、道家清淨無為樂天知命的觀念,並結合自身人生經驗,塑造一套出世入世的處事法則,對於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潛移默化的力量,堪稱稀世的曠古寶訓。

《菜根譚》糅合了儒家中庸、道家無為、釋家出世思想融合的作品,吃得菜根苦中苦,才能成大事。本書活學活用《菜根譚》的精髓處世哲學要義,指導人生的修身養性、處世應物、育德的寶典。

書中共有三百六十則格言,每一則文字從數十字到近百字不等,每則格言的意義深遠、大智若愚,堪稱是座右銘一般的經典存在,文辭優美、耐人尋味,有著深刻的處事哲理,是這一生要不斷一讀再讀的寶典。本書以通俗白話易懂的方式,闡述了《菜根譚》的精華所在。細細品味《菜根譚》就如同,細細品嘗菜根,越嚼越香,心智的智慧修為自然越來越高!
  • 前言
  • 1 依阿權勢,淒涼萬古
  • 2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 3 心胸宜坦,才華宜藏
  • 4 出淤不染,知巧不用
  • 5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 6 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 7 真味是淡,神奇是常
  • 8 閒時吃緊,忙處悠閒
  • 9 靜坐觀心,妄窮真露
  • 10 快意回首,拂心莫放
  • 11 澹泊明志,肥甘喪節
  • 12 心胸開闊,恩澤綿長
  • 13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 14 做人脫俗,為學除物
  • 15 俠氣交友,素心做人
  • 16 受享毋逾,修為毋減
  • 17 退讓為高,利人利己
  • 18 驕矜無功,懺悔滅罪
  • 19 讓名遠害,歸咎修德
  • 20 業不求滿,功不求盈
  • 21 誠心和氣,勝於觀心
  • 22 定雲止水,鳶飛魚躍
  • 23 攻人毋嚴,教人毋高
  • 24 潔自汙出,明從晦生
  • 25 消得妄心,真心自現
  • 26 事悟痴除,性定動正
  • 27 志在林泉,胸懷廊廟
  • 28 無過是功,無怨是德
  • 29 憂勤勿過,淡泊勿枯
  • 30 事窮原初,功成觀末
  • 31 富多施捨,智不炫耀
  • 32 居卑知高,處晦知明
  • 33 放得心下,入聖超凡
  • 34 偏私害人,聰明障道
  • 35 知退一步,加讓三分
  • 36 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 37 正氣天地,清名乾坤
  • 38 降魔自心,馭橫平氣
  • 39 教子養女,嚴出謹交
  • 40 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 41 念頭勿濃,勿陷枯寂
  • 42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
  • 43 立身要高,處世須退
  • 44 修道忘名,讀書深心
  • 45 欲閉情封,咫尺千里
  • 46 有木石心,具雲水趣
  • 47 吉人安詳,凶人殺機
  • 48 昭欲無罪,冥先無罪
  • 49 少事為福,多事為禍
  • 50 方圓處世,寬嚴待人
  • 51 忘怨忘過,念功念恩
  • 52 施而無求,求而無功
  • 53 相觀對治,方便法門
  • 54 心地乾淨,方可學古
  • 55 儉者有餘,拙者全真
  • 56 學以致用,立業種德
  • 57 讀心中書,聽本真曲
  • 58 苦心得悅,得意生悲
  • 59 富貴名譽,自德而來
  • 60 幸列頭角,立言立行
  • 61 兢業心思,瀟灑趣味
  • 62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63 滿則招損,謙則受益
  • 64 名根塵情,客氣剩技
  • 65 心體光明,青天白日
  • 66 勿羨貴顯,勿慮饑餓
  • 67 人性善惡,互為根源
  • 68 居安思危,天無所施
  • 69 偏激為禍,難建功業
  • 70 心存忠厚,遠離災禍
  • 71 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 72 殺氣寒薄,和氣福厚
  • 73 天道甚寬,欲道甚窄
  • 74 苦樂相磨,疑信相參
  • 75 心虛明理,心實卻欲
  • 76 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 77 病未足羞,無病吾憂
  • 78 不貪為寶,安度一世
  • 79 獨坐中堂,賊化家人
  • 80 保已成業,防將來非
  • 81 品質修養,不偏不倚
  • 82 風過無聲,雁過無影
  • 83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 84 窮愁寥落,勿自廢弛
  • 85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 86 念覺便轉,轉禍為福
  • 87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 88 動處靜真,苦中樂真
  • 89 捨己毋疑,施人毋報
  • 90 不斷進取,天奈我何
  • 91 天機最神,智巧何益
  • 92 半生操守,莫到晚失
  • 93 多種功德,勿貪權位
  • 94 念累積難,思傾覆易
  • 95 不怕小人,怕偽君子
  • 96 春風解凍,和氣消冰
  • 97 赤子之心,天下無缺
  • 98 不變操履,不露鋒芒
  • 99 順不足喜,逆不足憂
  • 100 恣勢弄權,自取滅亡
  • 101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102 人品極處,只是本然
  • 103 看破認真,可負重任
  • 104 知足常樂,便無殃悔
  • 105 寬恕待人,養德遠害
  • 106 持身勿輕,用意勿重
  • 107 人生百年,不可虛度
  • 108 德怨兩忘,恩仇俱泯
  • 109 持盈履滿,君子兢兢
  • 110 卻私扶公,修身種德
  • 111 公論勿犯,私竇勿著
  • 112 直躬人忌,無惡人毀
  • 113 從容處變,剴切規失
  • 114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 115 蓋愛反仇,薄極反喜
  • 116 泄世一壺,藏身三窟
  • 117 居安宜慮,處變當忍
  • 118 奇異乏識,獨行無恆
  • 119 怒火欲水,明知勿犯
  • 120 毋偏人言,不持己長
  • 121 毋攻人短,毋忿人固
  • 122 陰者勿交,傲者少言
  • 123 昏散知醒,念頭知放
  • 124 人之心體,符合常情
  • 125 有識有力,勝私制欲
  • 126 博大胸襟,無窮受用
  • 127 橫逆困窮,豪傑爐錘
  • 128 天地縮圖,人之父母
  • 129 戒疏於慮,警惕於察
  • 130 辨別是非,認識大體
  • 131 交遊做事,除惡親善
  • 132 暗室磨練,臨深履薄
  • 133 任德路人,懷恩是道
  • 134 謙虛謹慎,安身立命
  • 135 富多炎涼,親多妒忌
  • 136 功過分明,恩仇勿顯
  • 137 位盛危至,德高謗興
  • 138 默默行善,功德圓滿
  • 139 德者才主,才者德奴
  • 140 鋤奸杜倖,要放生路
  • 141 過歸己任,功讓他人
  • 142 警世救人,功德無量
  • 143 趨炎附勢,人情之常
  • 144 淨拭冷眼,輕動剛腸
  • 145 德隨量進,量由識長
  • 146 一念回光,炯然返照
  • 147 反己眾善,動念浚惡
  • 148 功名一時,氣節千載
  • 149 自然造化,智巧不及
  • 150 真誠為人,圓轉涉世
  • 151 雲去月現,塵拂鏡明
  • 152 謹言慎行,遠離災禍
  • 153 情急招損,嚴厲生恨
  • 154 節義文章,以德陶鎔
  • 155 急流勇退,避禍有方
  • 156 謹德至微,施恩不報
  • 157 回歸自然,述古暢懷
  • 158 修身種德,事業之基
  • 159 心植善根,根固葉榮
  • 160 勿昧所有,勿自誇耀
  • 161 道德學問,隨事警惕
  • 162 信人示誠,疑人顯詐
  • 163 豁達大度,寬以待人
  • 164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165 厚待故交,禮遇年老
  • 166 君子立德,小人營私
  • 167 意興作者,隨作隨止
  • 168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 169 為奇不異,求清不激
  • 170 自薄而厚,先嚴後寬
  • 171 心虛意淨,明心見性
  • 172 貴奉不喜,踐侮不怒
  • 173 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 174 心體之念,天體所現
  • 175 無事昏冥,有事奔逸
  • 176 議事宜悉,處事忘慮
  • 177 操履嚴明,亦毋過激
  • 178 渾然和氣,居身珍寶
  • 179 對己對人,以德陶鎔
  • 180 和氣致祥,潔白留名
  • 181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 182 坎坷世道,耐字撐持
  • 183 心體瑩然,不失本真
  • 184 忙裡偷閒,鬧中取靜
  • 185 先成己身,後能成物
  • 186 為官公廉,居家當儉
  • 187 處富思貧,居安思危
  • 188 清濁兼納,善惡兼容
  • 189 勿仇小人,勿諂君子
  • 190 疾病可醫,魔障難除
  • 191 金須百煉,矢不輕發
  • 192 寧小人毀,勿君子容
  • 193 好利害淺,好名害深
  • 194 忘恩報怨,宜切戒之
  • 195 讒言自明,甜言侵肌
  • 196 當戒高絕,宜忌褊急
  • 197 虛圓立業,僨事失機
  • 198 處世之道,不即不離
  • 199 末路晚年,更宜精神
  • 200 隱智藏鋒,任重道遠
  • 201 過儉吝嗇,過讓卑曲
  • 202 喜憂安危,勿介於心
  • 203 追求快樂,不可過貪
  • 204 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 205 過滿則溢,過剛則折
  • 206 冷靜觀人,理智處世
  • 207 量寬福厚,器小祿薄
  • 208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209 戒急戒躁,心平氣和
  • 210 用人不苛,交友不濫
  • 211 審時察勢,明哲保身
  • 212 仁義待人,謙恭行事
  • 213 居官有度,居鄉敦舊
  • 214 事上敬謹,待下寬仁
  • 215 調整心態,奮勇向上
  • 216 修身養性,切勿任性
  • 217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 218 勿逞所長,勿挾所有
  • 219 君子成事,小人壞事
  • 220 守口須密,防意須嚴
  • 221 責人宜寬,責己宜苛
  • 222 不學無術,侮何及哉
  • 223 不憂患難,不畏權豪
  • 224 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 225 靜見真境,淡識本然
  • 226 心口不一,人之大忌
  • 227 無為無作,優遊清逸
  • 228 春為虛像,秋見其真
  • 229 世間萬物,皆出自然
  • 230 樂貴自然,不在多遠
  • 231 心靜體現,水清影明
  • 232 天地萬物,皆是實相
  • 233 讀無字書,彈無絃琴
  • 234 無慾無求,賽過神仙
  • 235 歡樂極致,索然無味
  • 236 知機其神,會趣明道
  • 237 萬象皆空,達人達觀
  • 238 泡沫人生,何爭名利
  • 239 極端空寂,過猶不及
  • 240 當機立斷,毫不遲疑
  • 241 遠離是非,身心愉悅
  • 242 不親富貴,不溺酒食
  • 243 恬淡適己,身心自在
  • 244 廣狹長短,由於心念
  • 245 栽花種竹,心境無我
  • 246 知足常樂,變則生機
  • 247 守正安分,遠禍之道
  • 248 遠離塵囂,寄身山野
  • 249 保存道心,清除幻業
  • 250 退後一步,寬平一步
  • 251 修身養性,臨變不亂
  • 252 無慾無求,平而待之
  • 253 清心寡慾,怡然自得
  • 254 居安思危,處進思退
  • 255 貪無止境,知足常樂
  • 256 隱者高明,省事平安
  • 257 超越喧寂,悠然自適
  • 258 得道無念,靜躁無關
  • 259 濃處味短,淡中趣長
  • 260 理出於易,道不在遠
  • 261 動靜合宜,出入無礙
  • 262 心無雜念,其樂陶陶
  • 263 躁極則昏,靜極則明
  • 264 臥雲舞日,超絕塵俗
  • 265 濃不勝淡,俗不如雅
  • 266 修煉身性,何必避世
  • 267 置身閒處,心在靜中
  • 268 雲中世界,靜裡乾坤
  • 269 不希榮達,不畏權勢
  • 270 山林詩畫,借境養心
  • 271 春之繁華,不如秋爽
  • 272 高深智慧,源於生活
  • 273 像由心生,像隨心滅
  • 274 無慾無求,來去自如
  • 275 憂喜取捨,皆出形氣
  • 276 夢幻空華,生命本象
  • 277 欲生邪念,虛生正念
  • 278 富者多憂,貴者多險
  • 279 以《易》為伴,談經竹下
  • 280 顯露真我,賞心悅目
  • 281 「身」是苦本,「我」為罪孽
  • 282 一日三省,其身也正
  • 283 世態無極,萬事達觀
  • 284 鬧中求靜,永不放棄
  • 285 樂必有苦,好必有壞
  • 286 萬物一體,物我兩忘
  • 287 生死成敗,任其自然
  • 288 六根清淨,心無雜念
  • 289 勘破乾坤,識見天地
  • 290 猛獸易伏,人心難降
  • 291 心無雜念,開朗豁達
  • 292 寧求祥和,不爭名利
  • 293 處世忘世,可以樂天
  • 294 人生無常,盛衰不定
  • 295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 296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 297 求心內佛,了心外法
  • 298 冷情當事,冷靜思考
  • 299 徹見真性,自達聖境
  • 300 心無物慾,眼前空明
  • 301 山野深處,詩興自湧
  • 302 見微知著,等待時機
  • 303 森羅萬象,如同泡影
  • 304 真空不空,在世出世
  • 305 欲有尊卑,貪無二致
  • 306 褒貶毀譽,一任世情
  • 307 不為心繫,凡事隨緣
  • 308 自然得真,造作減趣
  • 309 性天澄澈,不必談禪
  • 310 念淨境空,絕慮忘憂
  • 311 幻產生真,俗孕育雅
  • 312 何須分別,何須取捨
  • 313 布茅蔬淡,頤養天年
  • 314 萬心悟性,俗即是僧
  • 315 萬慮都捐,光風霽月
  • 316 天性未枯,最易觸發
  • 317 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 318 自然人心,融為一體
  • 319 不加雕飾,以拙為進
  • 320 得固不喜,失亦不憂
  • 321 形影皆去,心境才空
  • 322 任其自然,萬事安樂
  • 323 忘卻生死,可超物外
  • 324 卓智之人,洞燭機先
  • 325 妍醜何存,雌雄安在
  • 326 靜者為主,獨閒操權
  • 327 天全欲淡,雖凡亦仙
  • 328 心無其心,物本一物
  • 329 勿待興盡,適可而止
  • 330 修行於塵,悟道於世
  • 331 人我一體,動靜相聯
  • 332 居山清麗,入都俗氣
  • 333 天人合一,景與心會
  • 334 念頭稍異,境界頓殊
  • 335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 336 機息心清,月到風來
  • 337 肅殺之中,可見天地
  • 338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339 雪夜神清,登山心曠
  • 340 貧窮富有,存於一心
  • 341 以我轉物,勿物役我
  • 342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 343 不可徒勞,當樂風月
  • 344 保持寧靜,心無雜念
  • 345 順逆一視,欣戚兩忘
  • 346 心境如月,物我兩忘
  • 347 世間皆樂,苦自心生
  • 348 月盈則虧,履盈者戒
  • 349 物貴天然,人貴自然
  • 350 玩弄物華,有何佳趣
  • 351 陷於不義,生不如死
  • 352 非分之獲,陷溺之根
  • 353 把握要點,卷舒自在
  • 354 利害常情,不若無事
  • 355 清淨之門,常為淫淵
  • 356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 357 減繁增靜,安樂之基
  • 358 滿臉和氣,隨地春風
  • 359 超越形體,得見真趣
  • 360 萬事隨緣,隨遇而安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