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誰不怕死?疫情下的深度心理學想像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7884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透過深層心理分析,讓疫情紛亂下的臺灣社會多一份安定的力量!

◎疫情心理重建,是一種社會同理的過程,也是化解分歧對立、增進彼此包容的路徑。
◎推演潛意識的運作模式,再回到意識層面,互相琢磨,並與台灣在地疫情經驗與實況接軌。
◎給一般民眾、給第一線醫護相關人員、給醫療心理相關專業人員,從不同面向相互討論與包含。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疫情初期成立「新冠疫情身心壓力照護專案」,本書即是相關文章的集結出版。

心理的傷很難一眼看穿,如何在重大壓力下,
仍可以保持想像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理論上所涉及的深度心理學,
借用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經驗,
對於那些不再只是「完整客體」的經驗,
而是生命早年經歷生死攸關的心碎經驗下,
當年焦慮和憂鬱的多重變型,
至今仍如何流連忘返,
並影響著疫情下的適應?

疫情不只衝擊生理健康,也衝擊心理健康,
但卻經常被人忽視,我們要活著,
充滿和諧與希望的活著。

雖然人性如此複雜,但我們不因此而避開,
而是一步一步給自己機會,
當你給自己機會,也給他人機會,
就有機會找到更多的話來說它,
因為它的變化是多樣的。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578849.pdf
  • 序一 回首來時路!疫情紛亂下讓臺灣社會安定的一份力量!(羅浚晅)
  • 序二 疫情下的深層心理部門(王盈彬)
  • 序三 病毒與疫苗的恩怨情仇:如何不陷進二分撕裂裡而能持續思考呢?(蔡榮裕)
  • 2021.06.23 星期三
    • 那一針的重量
  • 2021.06.26 星期六
    • 等待解封中的遙遙無期
    • 疫情下公衛政策和個體之間的衝突
  • 2021.07.07 星期三
    • 疫苗心理學
    • 拒絕疫苗注射的潛在無力感
  • 2021.07.09 星期五
    • 疫情下的無助感
    • 疫情下的無助感如何反應在對疫苗的態度
  • 2021.07.13 星期二
    • 不是句點的無望感:有時,有了疫苗,才把它映照出來
    • 當有了疫苗後,無望感卻可能反而出現?
    • 無望感:還未發展出疫苗的心理瘟疫
  • 2021.07.16 星期五
    • 都是我沒做好
    • 罪惡感(罪咎感)的多重樣貌
    • 罪惡感會如何傷人傷己,卻是難以剎車
  • 2021.07.16 星期五
    • 你和我不同嗎?淺談分裂機制的防衛
    • 某些壁壘分明原就難以相互說服,漫談分裂機制的影響
    • 兩極化裡的心理防衛機制:深談分裂機制引發的難題
  • 2021.07.23 星期五
    • 分裂了,該怎麼辦?
    • 漫談分裂機制:例如疫苗選擇所誘發的心理困局
    • 疫苗恐懼裡另有潛在的恐懼:分裂機制的僵局能被整合嗎?
  • 2021.07.27 星期二
    • 我想要最好的疫苗,有嗎?這是過於理想化嗎?
    • 當「理想化」變身成嚴厲的武器時,會是什麼樣貌呢?
    • 當「理想化」化身成分裂機制的內心戲時
  • 2021.07.31 星期六
    • 疫情下理想化的多重面貌
    • 理想化的心理因素帶來的撕裂現象
    • 理想化所隱含的「自我理想者」和「超我」的嚴酷
  • 2021.08.03 星期二
    • 這都是憂鬱嗎?
    • 從口罩荒到疫苗荒有多「荒」?被重複挑起的憂鬱心理學
    • 重複說未來疫苗會不足?失落和匱乏的憂鬱心理學
  • 2021.08.11 星期三
    • 你解釋的,我有自己的詮釋?以疫苗覆蓋率為例
    • 解釋和詮釋的差異,對疫情訊息接收的影響?先談解釋
    • 解釋和詮釋的差異,對疫情訊息接收的影響?談談詮釋
  • 2021.08.17 星期二
    • 台灣,眞這麼糟嗎?恐慌裡潛在的匱乏感與失落感
    • 催眠般說需要第三劑疫苗,引發的匱乏感和失落感
    • 疫苗荒?從荒到慌,從匱乏到不安,從憂鬱到焦慮的層次感
  • 2021.08.24 星期二
    • 口罩後的世界,看創造力這件事
    • 疫情壓力如石頭,心理的花朵如何有創意開放呢?
    • 在無可確定的未來裡,觀察生死苦難裡的創意
  • 2021.08.31 星期二
    • 疫情下,集體歇斯底里適合被用來說明某些群體反應?
    • 集體歇斯底里是汙名化?或是好名稱描繪某種群眾反應?
    • 表面情緒裡,隱藏著更深層二分撕裂的你死我活
  • 2021.09.07 星期二
    • 用力的守護,卻引發用力的反擊,談談投射認同
    • 滾動式調整,被接受或難被接受的心理學:略談投射認同
    • 不滿和痛苦翻攪裡,心理的投射認同有多深沉呢?
  • 2021.09.14 星期二
    • 跟著偶像打疫苗,應該沒問題吧?
    • 投射認同:推想疫情壓力下影響決定的原始因子
    • 投射認同:為何在疫情下相互溝通容易走往壞的心思?
  • 2021.09.21 星期二
    • 各種疫苗的族群,怎麼會這樣?
    • 生死交關的想像,投射認同的心理碎片如孤島
    • 疫情下破碎的投射認同,以四散的家族移民來比喻
  • 2021.09.28 星期二
    • 尙未接種者,要如何挑疫苗?
    • 回到過去,是去蕪存菁挑選事實嗎?
    • 莫名的痛苦:分裂機制裡找出兩種對立的名稱
  • 2021.10.05 星期二
    • 為什麼不隔離就好了?
    • 忍了很久了是什麼意思呢?把惡夢趕走就好了?
    • 為什麼不說淸楚就好了?無法命名的恐怖感
  • 2021.10.12 星期二
    • 我想通了一些事
    • 我們的職人技藝:創傷破碎心理經驗的整合
    • 我們的職人技藝:碎片如孤島般心理創傷經驗的聯結
  • 2021.10.19 星期二
    • 坐而言,起而行
    • 我們的職人技藝:創傷心碎裡,詮釋如何影響未來
    • 我們的職人技藝:創傷心碎後,心理一層再一層的建構
  • 2021.10.26 星期二
    • 誤會一場
    • 如果誤會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起點,這是什麼意思呢?
    • 常寧願處在誤會裡,以便覺得自己的答案是對的?
  • 2021.11.02 星期二
    • 感動和行動
    • 不確定的疫情,需要多少誤會讓自己不被恐懼淹沒?
    • 重大壓力下的恐懼,同理心有多少誤會做基礎?
  • 2021.11.09 星期二
    • 妥協和堅持,是敵人或難兄難弟?
    • 為了原則而不妥協,這是實情,還是錯覺?
    • 沒有妥協這件事,有的是妥協和堅持?
  • 跋 疫情尾聲談「反移情的恨意」後再出發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