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分為印象、談藝和日記三部分,分別從三個維度記錄了作者1935—1936年間在日本的學業與生活狀況。
前兩章「印象」與「談藝」是常任俠先生多年來發表在國內報刊上的小品文精選。前者「印象」,是記錄其兩年留日經歷的隨筆,內容涉獵廣泛,包含了東京的書店、舞場、電影業、文藝界的見聞與思考。保守倒退的社會風氣、枉死戰場的平民青年、創作自由被剝奪的文藝工作者,都讓作者痛感日本軍閥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後者「談藝」,從中日文化藝術交流的角度,詳細談論了日本佛教藝術、繪畫、書法篆刻、雅樂、歌舞伎、茶道的歷史源流與發展歷程。
第三章「日記」中,作者細緻記述了自己的學業和生活狀況,如留日學生組織機構、學術團體、演劇活動,與導師們的交往等等,令讀者看到中日兩國間文化交流的一些細節,拓展對戰前日本政治、經濟、教育及與中國關係諸方面的了解,感受到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鬱悒氣氛。
前兩章「印象」與「談藝」是常任俠先生多年來發表在國內報刊上的小品文精選。前者「印象」,是記錄其兩年留日經歷的隨筆,內容涉獵廣泛,包含了東京的書店、舞場、電影業、文藝界的見聞與思考。保守倒退的社會風氣、枉死戰場的平民青年、創作自由被剝奪的文藝工作者,都讓作者痛感日本軍閥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後者「談藝」,從中日文化藝術交流的角度,詳細談論了日本佛教藝術、繪畫、書法篆刻、雅樂、歌舞伎、茶道的歷史源流與發展歷程。
第三章「日記」中,作者細緻記述了自己的學業和生活狀況,如留日學生組織機構、學術團體、演劇活動,與導師們的交往等等,令讀者看到中日兩國間文化交流的一些細節,拓展對戰前日本政治、經濟、教育及與中國關係諸方面的了解,感受到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鬱悒氣氛。
- 欲採香蘭遺遠者, 蓬山煙雨總霏微 沈寧
-
卷一 印象
-
東京的書店街
-
從谷崎的《春琴抄》說到日本的文壇
-
東方的鄧肯:田澤千代子的舞蹈
-
由日本的狗說起
-
鄰人的死
-
東京舞蹈場
-
東京的印象
-
電影在日本
-
櫻之國與地震之國—東京雜寫之一
-
日本的女人—東京雜寫之二
-
日本橋區—東京雜寫之三
-
「九一八」後日本文藝界動態
-
哀悼魯迅先生在東京
-
哀濱田耕作先生
-
重訪東瀛
-
日本兩京飲食雜憶
-
記原田淑人教授
-
回想東京文求堂與郭沫若
-
-
卷二 談藝
-
中日文化藝術的交流—《日本繪畫史》譯序
-
唐鑑真和尚與日本藝術
-
日本畫聖雪舟在中國的旅行
-
談日本歌舞伎
-
唐代音樂與日本雅樂
-
日本南畫與中國畫的關係
-
日本浮世繪藝術
-
日本書法篆刻展覽會
-
攝影瑣談—日本照相術與「照相命短」說均傳自中國
-
中日文化交流與茶道
-
-
卷三 日記
-
東瀛紀事一(1935.3.5—1936.2.17)
-
東瀛紀事二(1936.8.1—1936.12.20)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