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教育学角度探讨了媒介时代学生素养教育问题。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问卷,作者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山东、安徽、山西、广西和四川6个省份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以此为蓝本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从网络、微博、电视等媒体形态探讨了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问题,论述了媒介素养与公民教育的关系问题,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角度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角度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公民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绪论
-
一 文献回顾
-
二 研究目标和假设
-
三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操作化
-
四 调查问卷、样本和方法
-
五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六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七 本报告相关数据的说明
-
-
第一部分 问卷调查
-
第一章 网络生活与学生公民素养
-
一 网络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
二 网络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
三 讨论与分析
-
-
第二章 电视与学生公民素养
-
一 电视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
二 电视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
三 讨论与分析
-
-
第三章 手机与学生公民素养
-
一 手机形态与学生公民素养
-
二 手机权力与学生公民素养
-
三 讨论与分析
-
-
-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一 媒介形态与公民素养教育
-
第一章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
一 网络世代:“参与公民”抑或“最愚蠢的一代”?
-
二 “公民参与”之概念辨析
-
三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基于多国研究的经验
-
四 网络时代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变革
-
-
第二章 当代青少年的微博世界与公民参与
-
一 青少年怎么“看”微博:“公”与“私”之间
-
二 青少年怎么“玩”微博:“贡献”(“潜水”)与“公共”(“私人”)之间
-
三 数字公民参与:“积极”与“消极”之间
-
-
第三章 电视媒介的价值灌输及教育的应对
-
一 传统媒介及其教育困境
-
二 电视媒介及其价值灌输
-
三 电视媒介价值灌输的后果及学校教育的策略
-
-
第四章 电视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
一 电视文化中的大众文化特点
-
二 解放与控制:大众文化的公民意识教育功能
-
三 愉悦性与批判精神的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
-
第五章 青少年社交媒体交往中的玩商失范及其教育防治
-
一 青少年社交媒体交往与玩商的关系
-
二 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交往中存在的玩商失范行为
-
三 防治玩商失范行为的两个重要途径
-
-
-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二 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教育
-
第六章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公民参与教育的融合
-
一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二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意蕴
-
三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途径探索
-
-
第七章 基于文化研究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公民的培养
-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信息主义局限
-
二 文化研究取向的媒介素养教育内涵
-
三 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公民培养
-
-
第八章 成就媒介公民
-
一 媒介素养教育“理想人”的身心素质:媒介批评
-
二 媒介素养教育“理想人”的社会角色:媒介公民
-
三 媒介素养教育的人格形象:具有媒介批判力的媒介公民
-
-
-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三 媒介时代公民素养教育的立场
-
第九章 媒介生活中的微观政治与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
-
一 微观政治视域中的政治社会化
-
二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立场: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
-
三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由宏观领域拓展到微观世界
-
四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语境:主流话语与大众文化的整合
-
-
第十章 捍卫公民身份的完整性:媒介时代公民素养教育的根本任务
-
一 公民身份的核心要素
-
二 现代媒介对公民权利的操控
-
三 现代媒介对公民义务的消解
-
四 走出媒介之网
-
-
- 附录 中学生媒介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387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