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分别分析了我国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和变化特征,对劳动生产率及其来源——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均资本进行了国别比较,同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及其增长机制进行了跨国比较。通过从劳动生产率到全要素生产率再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的层层深入分析,从比较中找差距、找问题、找原因、找规律,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总论:提高生产率对策
-
一 以劳动生产率展开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
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生产率在低起点上持续快速增长
-
三 我国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低和劳均资本少
-
四 未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将更加依赖全要素生产率
-
五 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力和增长机制会有明显变化
-
六 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
参考文献
-
-
第二章 生产率理论进展及生产率的内在关联性
-
一 从单要素生产率到全要素生产率
-
二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出与研究进展
-
三 三个生产率的内在关系
-
参考文献
-
-
第三章 我国劳动生产率变动及结构特征
-
一 劳动生产率的总量特征
-
二 劳动生产率的产业特征
-
三 劳动生产率的地区特征
-
四 劳动生产率的所有制特征
-
五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
第四章 我国资本生产率变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
一 资本生产率概念解析
-
二 资本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
三 全国资本生产率估算及分解
-
四 有关我国资本生产率变化的几点认识
-
五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
第五章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影响因素
-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
-
二 资本和劳动力增长
-
三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
四 可变要素弹性法计算TFP
-
五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附录1 不同研究对中国资本存量测算的比较
-
附录2 不同国家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
-
附录3 中国历年GDP、资本存量估算值和就业人数
-
参考文献
-
-
第六章 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国别比较
-
一 引言
-
二 劳动生产率的跨国比较
-
三 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
四 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
五 结论与建议
-
附录1 生产率国际比较的数据使用说明
-
附录2 劳动生产率决定因素定量分析中的稳健性检验(全样本)
-
附录3 劳动生产率决定因素定量分析中的稳健性检验(不同阶段的样本)
-
参考文献
-
-
第七章 案例研究一: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实证研究
-
四 案例分析
-
附录 2016~2017年我国支持企业提质增效部分创新政策
-
参考文献
-
-
第八章 案例研究二:苏州劳动生产率研究
-
一 苏州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基本特征
-
二 苏州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位置
-
三 苏州劳动生产率的未来变化路径
-
四 苏州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对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
附录 文献综述:生产率的提出与研究进展
-
一 生产率的提出与早期的研究
-
二 劳动生产率
-
三 资本生产率
-
四 全要素生产率
-
参考文献
-
-
调研报告一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一 实施创新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双轮驱动”战略,有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
二 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
-
三 促进新旧产能转换、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建议
-
-
调研报告二 基础好困难多,新动力正在形成
-
一 苏州劳动生产率的现状特征
-
二 苏州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利条件
-
三 苏州提高劳动生产率面临的困难
-
四 对苏州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初步建议
-
五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502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