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龙、船、水与端午竞渡:龙神信仰的文化符号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3185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追忆过往云烟,龙神信仰不独农耕礼仪、乞雨仪式的宗教性与祷祝行为的竞技性之崇拜,更是历史进程中政权的象征符号与经济指标。今日全球的端午龙争斗技,展现了华人存在的认同价值观与世界同步进化论。龙·船·水三元素不唯成就海洋文化的深层底蕴,其竞技之源的屈原说亦促使竞渡成为世界和睦的和平使节而受到重视。借由龙舟赛事的媒介,世界的竞合将趋于圆满成功、臻至和平。所谓宗教不灭性、经济固有性的良性循环印证龙舟文化的深远影响与巨大效用。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插图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改版弁言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前言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目录
  • 绪言
    • 一 华夏龙迹
    • 二 研究现状(以台湾为对象)
    • 三 本书重点
    • 四 “请水仙”与“划水仙”仪式
  • 第一章 龙、船、水与竞渡的象征原理与实质社会效果
    • 一 前言
    • 二 何谓龙神信仰
    • 三 龙舟与竞渡
    • 四 宗教和竞技的“显性”与“隐性”
    • 五 结语
  • 第二章 龙舟文化等同政权符号
    • 一 龙舟文化的系统及考察
    • 二 屈原与“祭龙”
    • 三 祭龙日行龙舟竞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的比较)
    • 四 日本学者的研究
    • 五 结语
  • 第三章 清代台湾的“端午竞渡”
    • 一 龙神信仰的追溯
    • 二 清风俗图卷等记录的竞渡
    • 三 清方志等记录的竞渡
    • 四 结语
  • 第四章 日治时期的扒龙船
    • 一 民营与官营
    • 二 “地方扒龙船”的研究资料
    • 三 “官方扒龙船”的记录和照片
    • 四 结语
  • 第五章 《台湾日日新报》扒龙船记事
    • 一 本岛人、内地人的分野
    • 二 研究动机和栏表解说
    • 三 扒龙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 四 记事标题与内文、照片
    • 五 结语
  • 第六章 台北洲美里龙舟文化祭
    • 一 屈原宫观光发展计划
    • 二 屈原宫的历史和机能
    • 三 洲美里龙舟文化祭
    • 四 洲美里扒龙船和北台湾地区扒龙船的比较
    • 五 结语
  • 第七章 嘉义端午龙舟斗
    • 一 嘉义地区“端午龙舟斗”之源起
    • 二 “王船祭”的前奏仪式
    • 三 东石港的信仰中心——先天宫
    • 四 东石港“端午龙舟斗”的经纬
    • 五 结语
  •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台湾端午扒龙船
    • 一 战前之部
    • 二 日本统治期的台湾扒龙船
    • 三 战后之部
    • 四 结语
  • 后语
  • 附录一 祭祀仪式性格的现状一览
  • 附录二 竞漕用船及竞漕要项一览
  • 附录三 台湾龙船竞漕要项一览
  • 主要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