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是2016年中旬在中山大学召开的“第一届互联网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参会嘉宾的论文集,内容涉及:重点关注互联网对人的日常生活的改变和重塑;围绕互联网作为虚拟空间所展示出的区别于真实空间的特征进行的人的行为的文化解释,理解不同主体的网络实践;发现互联网技术所支持的网络组织及其特征,讨论网络共同体的文化内涵;针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反思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当代局限,同时展望人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未来的延展性和可能。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文前辅文
- 序言
- 目录
-
互联网的文化影响
-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
-
摄影与社会生活:中国网络摄影爱好者的民族志理论提纲
-
互联网影响下的乡村社会关系变迁
-
微信朋友圈点赞:网络个体互动的群体性意涵
-
雾霾文化的网络社会学考察
-
微信红包社交化
-
-
互联网与特殊群体
-
微商妈妈:互联网时代的全职母亲
-
视障者、互联网与残疾的包容性发展
-
管控·痴迷·融入
-
连接·断裂·演化
-
-
互联网自组织
-
网络共同体的构建
-
自组织的二重性分析
-
“二点五次元”:从中国女仆咖啡厅看网络线下自组织
-
虚实相嵌:城市移民社区广场舞大妈亚文化空间的形塑
-
“我跑我晒故我在”:跑步App使用者的线上“真实”与社交互动
-
-
互联网人类学理论展望
-
建构信息社会学的新研究议程
-
网络族群的缘起与发展
-
社交网络与微众文化的兴起
-
关系型消费的建构
-
操控、赋权、话语空间:理解社交媒体广告的三个维度
-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089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