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Ⅺ辑)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0978248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以众多“朝天录”作品为研究文本,以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文化学及考据学的理论为指导,对“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和论证了高丽末期和朝鲜朝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为研究明代中国人形象奠定了立论基础;分别对朝鲜使臣出使中国时接触最频繁的、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中国的平民形象、明代中国的儒生形象、明代中国的官员形象以及明代中国的皇帝形象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自我”对“他者”的塑造过程;阐述了“朝天录”中明代中国人的“负面特征”;探讨了“朝天录”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前言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注视者”的形象及特征
    • 第一节 14~17世纪朝鲜半岛的社会状况
    • 第二节 “注视者”的思想理论体系
    • 第三节 “注视者”的观察载体——朝天使臣
  • 第二章 “朝天录”中的中国人
    • 第一节 “他者”的基石——平民
    • 第二节 “他者”的智库——儒生
    • 第三节 “他者”的支柱——官员
    • 第四节 “他者”的主宰——皇帝
  • 第三章 “注视者”对“他者”的塑造
    • 第一节 朝鲜对明朝的社会集体想象
    • 第二节 “自我”对“他者”的塑造过程
    • 第三节 “注视者”眼中“他者”的“负面”特征
  • 第四章 “朝天录”的价值
  • 主要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